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心導管檢查,讓冠狀動脈疾病無所遁形
字體
瀏覽人次:32170 返回列表

文/郭享勳

 

寒冷的冬季凌晨,傳來震耳的救護車警鈴聲,救護人員將一名持續劇烈胸痛、呼吸喘促,並且合併冒冷汗的患者抬上擔架,胸前貼上心電圖檢查發現,病人的ST波段上升,代表心肌梗塞警訊。

 

這名患者抵達醫院急診,立即被送入心導管室進行心導管檢查,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治療團隊分秒必爭,必須趕在黃金急救90分鐘內施行介入性心導管治療,才順利把阻塞的冠狀動脈完全打通,將壞死中的心肌組織恢復血流灌注,成功挽回患者的寶貴性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104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排名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一共奪走19200多條人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亡,而冠狀動脈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心臟疾病,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最駭人,有「閃靈殺手」的稱號,嚴重的患者可能第一次發病就猝死,占心臟疾病死因的最大宗。

 

急性心肌梗塞,第一線急救工具

 

心導管技術(Cardiac Catheterization)可說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第一線救命工具,從1929年發明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搶救過全世界無數條人命。台北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馬偕醫學系系主任吳懿哲表示,心導管是藉由X光機的透視輔助下,利用特製的柔軟無菌導管,從體外插入經由血管到達心臟,做為精確診斷及治療心臟疾病的最佳方法。

 

當強烈懷疑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通常會建議施行心導管檢查,有不明原因胸痛及心絞痛、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律不整、主動脈疾病、疑似心肌病變、肺動脈栓塞 肺動脈高壓,以及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預備心臟移植前患者,也應該進一步接受心導管檢查。

 

心導管可檢查也可做治療

 

心導管可分為診斷性心導管及治療性心導管。當患者接受運動心電圖、電腦斷層、核子醫學掃描、心臟超音波等非侵入式的檢查方式,醫師根據生理數據及影像報告,只能推斷病患或許有心臟血管狹窄;但卻無法百分之百確定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這時就會施行心導管檢查做為最終診斷的依據,也就是所謂的黃金標準。

 

吳懿哲表示,若發現患者的冠狀動脈達狹窄70%以上,可立即進行介入性心導管治療,例如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血管支架置放術,或是二尖瓣氣球擴張術等,以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心導管檢查分左右,靜脈穿刺多用做診斷

 

左心導管檢查可從橈動脈或股動脈插入,評估冠狀動脈是否狹窄、左心室功能、主動脈瓣及二尖瓣是否閉鎖不全或狹窄,一旦發現冠狀動脈嚴重阻塞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可立即進行介入性心導管治療。

 

右心導管檢查,則是從頸靜脈、股靜脈插入,能夠測量心臟各處及肺動脈的壓力和血氧飽和度、評估左心室功能、三尖瓣和肺動脈瓣是否狹窄或閉鎖不全,以及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等。

 

除了心臟疾病以外,包括腦中風、腎性血壓、週邊血管疾病、糖尿病足部病變、洗腎動靜脈廔管阻塞,也可透過心導管進行血管攝影的疾病診斷,以及氣球擴張、支架放置、血栓清除治療方式。

 

心導管檢查3步驟

 

吳懿哲說明,心導管檢查需要住院12天,檢查全程患者保持意識清楚,如有任何不適應隨時告訴醫師,花費時間視病人情況而決定,一般情況約30分鐘至1小時即可完成,若檢查之後進行介入性治療,則需約24小時不等。

 

◆檢查前一日

(1)需住院進行相關準備工作,抽血、心電圖、胸部X光等檢查,並填寫檢查同意書。

(2)為避免檢查過程發生嘔吐情形,檢查當天應至少空腹4小時以上(隔日早上檢查,午夜12時後禁食、禁水,可服用部分藥物(應諮詢醫師);隔日午後檢查,早上6時應禁食、禁水)。

(3)導管插入部位需要剃毛,包括腹股溝及鼠蹊部。

(4)醫護人員在雙腳足背的動脈作記號,方便檢查後評估脈搏搏動及循環情形。

(5)曾發生出血難以止血情形,以及過敏體質、糖尿病、腎臟病的患者,應事先告知醫師。

 

◆檢查過程中

(1)首先醫師於穿刺部位進行皮膚消毒,並且覆蓋無菌布單,患者請勿移動身體。

(2)施打局部麻醉劑後,置入血管鞘軟管(傷口約0.20.5公分),可能感到局部脹痛感。

(3)經由血管鞘軟管放入不透光導管,順著血管上行到達至心臟部位。

(4)注射顯影劑時會有全身發熱、噁心的感覺,醫師透過X光監視器,可清楚看到血管病變位置及血流狀況。

(5)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作介入性心導管治療,例如汽球及支架擴張術。

 

◆檢查後注意事項

(1)鼠蹊部導管插入心導管檢查者,以止血器加壓止血後,再以紗布膠布固定,繼續以砂袋加壓止血,肢體保持平躺6小時。

(2)手腕處插入心導管檢查者,手腕關節處勿彎曲,止血帶加壓止血約半小時,即可出院。

(3)檢查後,若要咳嗽或打噴嚏時,請壓住傷口以免出血;沒有噁心、嘔吐等不舒服情形,可以開始進食、飲水,術後應補充水份有助顯影劑排出。

(4)傷口出現瘀青、腫脹情形,屬於正常的現象會逐漸消失,建議3天內不要提重物,並且避免從事劇烈運動。

(5)出現灼熱、疼痛、發燒或腫脹加劇的身體不適情形,以及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等現象,建議立即回診。

 

什麼是心導管檢查?

 

吳懿哲解釋,心導管檢查是藉由一條長度約100150公分的導管,由患者手腕的橈動脈、鼠蹊部的股動脈或股靜脈,或是頸部的頸靜脈插入,以測量心臟各腔室內壓力是否異常、氧氣含量是否正常,以及瓣膜是否有狹窄或閉鎖不全,並且注入顯影劑用來診斷冠狀動脈血管是否有狹窄病變,進行詳細的心臟血管疾病位置及血流情形檢查與診斷,是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疾病最準確的方式。

 

心導管檢查QA

 

Q:心導管檢查安全嗎?

A:心導管檢查相當安全,進行診斷性心導管的死亡率不到千分之一,而治療性心導管的死亡率低於百分之一。死亡原因大部分都是有多種器官疾病,例如嚴重糖尿病、腎臟病以及心律不整等。

 

Q:心導管檢查有併發症?

A:侵入性的心導管檢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可能出現感染、血管傷害、心肌梗塞、腦中風、心律不整、心臟破裂、心臟衰竭,以及顯影劑不良反應等併發症,不過造成死亡的機率平均低於千分之一。

 

Q:對顯影劑過敏可以進行心導管檢查嗎?

A:目前心導管檢查使用含碘顯影劑,引起過敏不良反應機率非常低,約4萬到10萬分之1的人會發生過敏性休克,檢查前可使用抗過敏藥物、類固醇來預防。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407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