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水藥怎麼煎才有效?
字體
瀏覽人次:32622 返回列表


用錯誤的方法煎煮水藥,可能會使得藥效減半,治療徒勞無功,再昂貴的藥材也是枉然。

 

文/黃宛

 

台灣人重視養生,總喜歡熬煮中藥或以藥材入菜,甚至藥草茶飲當水喝,但對於該怎麼熬煮及藥材的特性,可能不是很了解,大多是民間口耳相傳以「3碗水煮成1碗水」。

 

其實,《本草綱目》曾記載:「凡服湯藥者,雖品味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質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不同藥性有不同的方法,而且熬煮的器具也要慎選,以及中藥材的清洗方式、藥材浸泡時間長短、煎煮中藥材時,加水的比例掌握、煎煮時火候的拿捏等,都是大學問。

 

使用砂鍋、陶鍋、不鏽鋼鍋煎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煮中藥器具的選擇很重要,最好以砂鍋、陶鍋或不鏽鋼鍋煎煮,因為這類器皿性質穩定,可保持藥液的純淨,而且有受熱傳導均勻的優點;記得避免使用鐵、銅、錫、鋁等金屬器具,因為這些容器金屬離子較不穩定,在高溫下容易於分解析出,而且容易跟藥液產生化學變化而改變藥性,影響藥效。

 

熬煮前,最好先稍微以清水沖洗,減少藥材上的的泥沙及灰塵,以類似洗米的方式清洗即可。

 

清洗完需要浸泡,這個動作會使藥物變軟、細胞壁膨脹,目的是為了讓藥材的有效成分溶出在藥液中。浸泡的水量也要注意,明代李時珍曾說:「劑多水少,則藥味不出,劑少水多,又煎耗藥力。」 因此,煎中藥添加水量的適當與否,直接關係到疾病治療效果,最好以略高於藥材23公分的冷水浸泡即可,並且切記不可使用熱水浸泡,以免藥材中的蛋白質突然受熱凝固,影響藥材有效成分釋出。

 

不同的藥材有其不同的浸泡時間,像是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如金銀花、菊花、玫瑰、紫蘇、薄荷、淡竹葉、冬桑葉、枇杷葉等,時間不宜太長,約浸泡20分鐘左右;而根、種子、果實為主的藥物,例如澎大海、羅漢果、紅棗、蓮子、枸杞子等,可浸泡3060分鐘。

 

先大火,再小火

煎煮過程的火侯控制很重要。「火侯」,是指煎煮中藥材的火力大小與火勢急慢,中醫將煎藥的火侯,分為「武火」與「文火」兩種。

 

一般家庭煎煮中藥材,建議選用「先武後文」的方式,意思是說,先用武火(大火)急煎,使藥劑迅速煮沸,再改用文火(小火)緩煎1520分鐘左右,使藥湯處於微沸狀態,持續煎煮出藥材有效成分。在熬中藥湯的時候,一定要加蓋,盡量使有效成分保留在湯汁裡。

 

火侯的控制也要取決於中藥材的性味與質地,一帖藥約可煎煮兩次,分成頭煎與二煎兩次煎煮。頭煎以大火煮至沸騰,改小火保持微沸狀態,而二煎則是頭煎結束後濾出藥汁,重新加入冷水至高於藥材0.51公分,以大火煮至沸騰後1015分鐘,改小火煎煮。濾取藥汁要趁藥液未冷時過濾最佳,方法是用兩層乾淨的紗布蒙在碗上,再進行濾藥,這樣藥液才會較清澄。特別提醒,頭煎後水藥必須先倒出,不可直接加冷水煮二煎,以免造成藥效不易溶出。

 

服用時,因為頭煎和二煎的濃度不同,建議可將2次煎煮的藥液混合後,再依醫師指示,1天分23次服用。若分為2次服用,藥液混合後,其中1碗直接溫熱喝,另1碗放冰箱冷藏。冷掉的中藥湯不建議放到微波爐中加熱,因為微波可能會有改變藥性的問題。如果要加熱,可用玻璃、陶瓷容器重新煮開、隔水加熱或是放入電鍋溫熱。

 

此外,還有兩類常見藥物的煎法,稍有不同:

◆輕辛發散藥:這類藥物大多為治療外感病的發汗解表藥,多是氣味芳香、容易揮發的花葉藥物,含揮發油較多,所以煎藥時間要短,約是頭煎武火沸騰後,再文火煎10分鐘左右,二煎則是煮沸後5分鐘左右。

◆滋補調理藥:這類藥物大多為調補人體氣血陰陽滋補藥,含有大量營養物質,所煎藥的時間最長,頭煎沸騰後再煮3060分鐘,二煎沸騰後2030分鐘。

飲片的特殊煎法

上述為一般熟知的煎煮方法,而中藥飲片為求充分發揮藥效,會採取特殊煎煮法,如先煎、後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等方法,詳列如下:

◆先煎:即提前煎煮1030分鐘,如磁石、石膏、代赭石、龍骨、牡蠣、龜板等礦石、貝殼、動物角甲類藥物,因其質重難煎,宜打碎先煮,然後再入他藥;川烏、草烏、生半夏、生附子等有毒藥物,則應先煮數小時,以減低其毒性。

◆後下:就是將其他藥煎好時再下,只煎510分鐘,不宜久煎,以防止有效成分逸散,如薄荷、藿香、白豆蔻、砂仁等氣輕力薄的芳香藥物,以及取其氣味而無需久煎或不耐久煎者,如大黃、鉤藤等。

◆包煎:即將粉末、帶毛或過於細小的藥物用紗布將其包好,再入鍋內煎者,以防煎後藥液混濁或服藥時刺激咽喉,如青黛、海金沙、滑石、蒲黃、旋覆花、車前子等。

◆另煎:某些貴重藥如冬蟲夏草、藏紅花、人參、西洋參等,為使充分發揮藥效,並防止被其他藥材吸附,可另煎服用。

◆烊化:又稱溶化,一些久煎易黏鍋煮焦,且易附著其他藥材而影響他藥有效成分溶解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之類,用時應在他藥煎好後置於藥液中溶解。

◆沖服:散劑、丹劑、汁液,如麝香、三七粉、琥珀粉、珍珠粉、牛黃粉等可以不煎,用藥液沖服。

 

服用時間也會影響療效

 煎煮中藥材的過程中,需隨時攪拌藥液,才能均勻地煎出有效成分,避免將藥液給煎乾或煎焦了,但如果不小心把藥煎乾了,別不捨得丟棄,因為其中所含的醣類、胺基酸等均已遭破壞,整帖藥幾乎完全喪失療效。

 

有些人不喜歡中藥味,或是有些藥比較苦,讓人難入口,除非醫師指示,否則不建議自行加糖服用,但可於服藥後服用少量溫開水以沖淡苦味。

 

一般來說,水藥最好每天服藥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在吃飯後12個小時左右服用,較不刺激胃且效果較好;而如果是補氣藥,最好是早上睡醒時服用;若是補血藥,則是以臨睡前服用的療效較佳。

 

服藥的溫度一般以藥液溫而不涼的時候服用最好,但針對寒性病症如風寒,則需要熱服,若是治療熱性病症則視症狀,可能需要冷服。

 

 沖泡好,還是煎煮好?

◆花葉漿果類:沖泡無妨,但是要注意衛生,如寄生蟲、蟲卵之類問題。

◆根莖類:厚切比較不建議沖泡,但如有輾壓過(如桔梗),則無這類問題。

◆果實種子類:比較建議熬煮,否則有效成分很難萃出。而且衛生條件若沒有控制好,腸胃太弱的人沒補到反而會先拉肚子。

◆黃耆+枸杞+紅棗:

黃耆及紅棗熬煮510分鐘後,再加入枸杞煮35分鐘即可。黃耆的茶飲類,建議午後少喝,補氣作用較強,老人家容易影響睡眠或影響血壓穩定。紅棗不建議沖泡,因為它的皮厚且果實肉多具果膠,不易沖泡出有效成分。建議還是沸水熬煮過後較好,若是想節省沖泡時間,建議捏破再泡。

◆菊花+枸杞:

可以直接加熱水當茶沖泡。

◆桂圓紅棗茶:

熬煮後效果較好,時間約1015分鐘。桂圓性溫,台灣製作過程多以烘焙乾燥為主,性易偏燥,便秘、口臭、痔瘡、衄血等熱性體質者,慎服。

 

藥材保存期限約1個月

 選購中藥時,應該先請教中醫師,依患者的體質來開藥,且同一種藥物不宜服用太久,因為醫師會隨著症狀的改善來調整藥物。

 

經過炮製的藥材,最好到有信譽、重視衛生、且具有合格販售證明的中藥房選購,多觀察藥材是否冷藏保存、配藥的人抓藥時有無戴口罩、手套。最保險的方法,可以請信任的中醫師推薦中藥房,並且千萬不要選購來路不明的藥品、偏方。

 

保存的時候,最好放在冰箱冷藏,並依包裝標示的期限食用,若沒標明日期,最好1個月內吃完,因為中藥材不耐放,因此,藥材不要一次買太多,買了就盡快吃完。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80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