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特殊健走法 保健效果更勝一籌
字體
瀏覽人次:33007 返回列表

 

如果你的雙腳很有力,不局限每天走幾步,而是把健走當成固定運動,也許會想要學習更進階的健走方式,比如赤腳走、越野走,或是倒退走等特殊健走法。

 

文∕陳詩婷

 

學會了正確的健走姿勢與強度後,許多人就想說:「是不是還有更進階的健走法可以鍛練身體呢?」亞東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宗慶說,最近很流行的倒退走、赤腳走以及越野健走,都是時下民眾適合的特殊健走法。這些特殊的健走法因為活動強度及範圍比一般健走還要更大、更廣,所以,對於提升身體功能以及鍛練到的肌群也比較多。

 

不過,因為特殊健走法的門檻比較高,適合相對較健康的族群,如果你想要學習,一定要知道健走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最重要的是,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些進階健走法?

 

倒退走→ 改善下背、膝蓋酸痛

倒退走是許多人都知道的進階版走路法,也常看到公園、操場很多人在走,方法雖然簡單,但危險性比較高。林宗慶說,倒退走在歐美國家已經流行20多年了,甚至還專門舉辦倒退走的比賽,而台灣是在最近幾年開始受到歡迎。

 

[ 保健功效 ]

倒退走跟一般的往前健走,在身體保健方面有什麼不同呢?倒退走其實是一項特殊的復健運動,主要可以使用到平日不常使用到的肌群,尤其是背部的肌群。因為正常人在往前走路時,身體前側的肌肉會收縮,絕大部分都是訓練到身體前側的肌肉,後側的肌群就比較少使用到;但透過倒退走的方式,可以鍛練背部、腰部以及腿部後側的肌肉,對於有下背痛困擾的民眾,是一項相當適合的鍛練方式。

 

此外,因為倒退走還能鍛練膝關節後側的肌肉,林宗慶說,假使有膝關節退化的人,除了提升大腿前側的肌肉外,也建議可一併鍛練大腿後側的肌肉,降低膝蓋承受的壓力,有助於改善膝關節酸痛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倒退走還有一項相當特殊的功能,即是能夠訓練「平衡感」,因為倒退走的時後,可以打破身體的慣性,走的時候需要眼睛、耳朵、大腦、肢體等的平衡,才得以走得順暢、走得好,因此,有助身體平衡感與敏感度的提升。另外研究也提到,倒退走的心跳速率比往前走還要快,所以,消耗的能量也比較高,在許多方面的保健成效,都比一般健走來得高。
 

[ 正確走法 ]

至於該怎麼倒退走才正確呢?林宗慶說,首先要找一處平坦且安全的路面,否則可能會有跌倒的風險;姿勢都跟一般健走差不多,也需要抬頭挺胸,手肘90度彎曲,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往後跨走時,是腳尖先著地,然後才是腳掌。

另外,倒退走路的距離不應過長,每次倒退走大約10步就好,建議訓練方式是往前健走一段時間後,接著倒退走10步,再繼續往前健走,如此重複數次。

 

[ 注意事項 ]

1.進行倒退走的健走法時,建議應先具備一定的平衡感,假使自覺平衡感不好,可以先進行單腳站立,待訓練平衡感之後再進行。

2.年紀較長的人多半平衡感也比較差,容易跌倒,比較不建議倒退走。

3.有膝關節退化發炎或是下背痛困擾的人,可以每天適量訓練,有助改善病情。

 

赤腳健走→ 幫助足底神經、血液循環

赤腳走路一直都是相當常見的方式,尤其在這35年來特別風行。林宗慶說,赤腳健走最主要的保健功能,與腳掌穴位的刺激有關,但假使末梢神經或循環出問題的人,就不建議赤腳走路。

 

[ 保健功效 ]

中醫認為,人體十二經絡與足底有很大的關係,更認為腳掌是人體的第2個心臟,說明足底的不同位置,分別代表人體不同的內臟器官,透過不同位置的刺激或按摩,可以達到該對應內臟的保健功能。這跟走健康步道的道理一樣,因為腳掌直接與地面接觸,往下壓時,可以刺激到腳底的穴道,促進足底神經及血液的循環,藉著達到保健的功效。

 

特別提起的是,《自然期刊》(Nature)曾經發表一篇論文,內容試著找出為什麼國外的長跑選手幾乎都是來自非洲?為什麼非洲人可以跑得那麼快?結果發現,最主要的原因與非洲人不穿鞋子跑步有關係。

 

研究進一步分析,一般人穿鞋子跑步,正常是腳跟先著地,每跨出一步,足部承受的壓力是身體重量的23倍,但假使利用赤腳跑步,反而是腳尖先著地,足部承受的重量只有身體重量的60%,因此,在負荷程度不同的作用下,赤腳跑步的確比較不會造成足部的傷害。

 

振興醫院物理治療師陳子敬則說,赤腳走路對足部的刺激更多,最主要是能夠訓練腳掌的抓地力,長久下來,不僅是腳、腳踝,甚至是腰椎的肌肉及活動,都會更穩定。

 

[ 正確走法 ]

與一般健走的方式一樣,必須抬頭挺胸,肩膀放鬆自然往下垂,手肘彎曲90度,配合每分鐘走90120步的速度,效果最好。另外,場地的挑選應是安全、沒有尖銳物品,或是沒有小石子的路面為佳,否則不小心刺傷腳,反而適得其反。

 

[ 注意事項 ]

1.足底疼痛的人,不適合赤腳健走,像是患有足底筋膜炎,腳掌有傷口的人,都不建議赤腳走路。

 

2.末梢神經或血管病變的人,也不建議赤腳走路。林宗慶說,尤其是糖尿病患,假使病情惡化到末梢神經病變的情況,因為感覺不靈敏了,不小心畫破皮膚可能也沒有察覺,再加上糖尿病患者的傷口不易痊癒,可能有傷口感染,甚至會有截肢的危險。

 

越野健走→ 強化心肺功能

越野健走又稱為「北歐式健走」,也是最近幾年流行到台灣,很特別的是越野健走法,是由北歐滑雪訓練方法而演變出來的一種健走法。林宗慶說,因為北歐會有滑雪比賽,但是雪季過了,這些選手還是要訓練,那該怎麼辦?於是他們還是拿著手杖做越野訓練,才發展出越野健走法。其與一般健走方式不一樣的部分是,越野健走主要是走有坡度的地形,比如登山、爬山這類型的健走方式。

 

[ 保健功效 ]

因為越野健走一定要到戶外進行,而且是有坡度的地形,手會拿根手杖往上爬坡,訓練範圍不局限於腿部的肌肉,就連上半身手部的肌肉,也可以一併訓練;若再加上山形坡度陡、地勢高,也可強化訓練者的心肺功能,乃至於全身各處的肌力。

 

[ 正確走法 ]

越野健走需要手持手杖,穿著越野裝、越野鞋,特別注意的是鞋底要有防滑的功能,否則假使野地有泥濘或是下雨,容易因滑到而發生跌倒的危機。

 

陳子敬說,越野健走時身體因往前傾爬坡,會加重身體負荷的壓力,尤其是腳踝或膝蓋承受的壓力也更高,長久訓練下來,可以促進身體協調力,以及強化身體的肌耐力,訓練效果報酬率高,但相對風險也高。

 

想要嘗試越野健走的人,建議先訓練全身的肌力,尤其是下肢的肌力,比較不容易受傷;另外,選擇的山路先從高度1000公尺開始爬,慢慢加到2000公尺,最後是3000公尺,否則一下子爬太高,恐會引發高山症。

 

[ 注意事項 ]

1.越野健走的路面是有坡度的野地,所以,患有膝關節退化、關節炎,甚至是關節、腳踝及其韌帶曾經受傷過的人,因為身體的敏感度不夠,這些族群都不建議嘗試。

2.年紀太大、體力不佳以及肌耐力不夠的人,也不建議施行。

 

如何知道自己走過頭?

這是很多人經常有的疑問,到底應該走到什麼時候該停止?陳子敬說,在健走時,假使發生胸悶胸痛、喘不過氣、不舒服等症狀時,就代表已經走過頭了。這些不舒服的症狀都是身體給你的提醒,應該適時的休息;另外,假使隔天發生某部位特別酸痛,休息2天後仍然不舒服,代表健走的強度過高,應該再緩和下來才行。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3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