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耳鳴 當心聽力受損
字體
瀏覽人次:38067 返回列表

文/張又晴

 

37歲的證券營業員,每天收盤前,情緒總是跟著股市漲跌而起伏,長期下來身心俱疲,特別是這幾年景氣特別差,常被投資人追著跑,壓力大到吃不下、睡不著,突然有天頭暈目眩,耳朵發出嗡嗡叫聲,他覺得證券行裡忙碌的交易聲突然變小了,同事說的話他總是不清楚,似乎耳背了。
 

42歲的電視台高階主管,時常熬夜、輪班,一遇到新聞大事取消休假是常有的事,工作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總覺得如一條緊繃的弦隨時會斷掉,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覺得耳朵悶悶的不舒服,原本以為精神不濟不以為意,但持續幾天突然耳朵出現奇怪的聲音,影響日常生活,他才決定請假就醫。

 

什麼年紀都可能發生

萬芳醫院耳鼻喉科總醫師張峻銘表示,什麼年紀都可能發生「耳鳴」,現代人壓力大,導致突發性耳聾、耳鳴的年齡層逐漸下降中。
 

理論上,「耳鳴」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覺,有患者聽到的是如蜜蜂的嗡嗡聲,有的則是夏天蟲鳴聲,有的則是「因~~」這樣持續的聲音,一般來說是連續、不間斷的,患者常主訴處於安靜狀態時,耳鳴的聲音會特別明顯。

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臨床上若患者只有單純耳鳴,大多數是跟年紀造成的聽神經退化有關;老年人神經末梢較為遲鈍,而耳朵裡有個管聽覺的器官(耳蝸)由小血管供應養分,當患者年紀漸長,小血管及神經退化,其耳鳴就是聽力受損的表現,患者會不斷地聽見高頻率的聲音。
 

張峻銘表示,有些患者因為工作關係,長期暴露在高頻率的聲音裡,如工地工人、操作大型機具的技師、成音師、音響工作人員,耳朵長期處於高頻率、大音量的環境裡,長期下來聽力受損,也非常容易耳鳴。
 

另一種造成耳鳴的原因則是藥物引起。張峻銘說,許多癌症患者進行化療,或是肺結核病人使用特殊抗生素對抗病毒,這種頑強的抗病菌藥物的副作用,就是會傷害聽神經、造成耳鳴,不僅化療藥物、抗生素藥物,一些止痛藥、癲癇藥物也會造成類似的副作用,患者使用前應與醫師討論。
 

以往大家都以為耳鳴是老年人才有的「症頭」,因此,多人都會輕忽耳鳴現象,特別是年輕人自以為年輕有本錢,身體不舒服熬過去就好了,這樣對耳鳴治療來說,卻是最忌諱的狀況。
 

特別是現在已經是3C世代,許多年輕人幾乎都人手一部MP3耳朵掛著耳機聽音樂,加上現在智慧型手機很風行,長期戴耳機,聽力本來就可能會受影響,這時如果再加上生活不正常、壓力加大,對於原本已經脆弱的聽神經更是雪上加霜。
 

張峻銘說,人在壓力過大時血管容易收縮,導致血液輸送受影響,一旦血液無法充分送到神經細胞,就容易壞死。加上供應耳朵的血管屬於末梢循環,原本就先天不良,如果後天又沒有好好照顧與注意,很容易就會發生嗡嗡叫聲,造成耳鳴。

 

把握黃金治療期,有助恢復聽力

要治療耳鳴,西醫一般來說仍是以藥物為主。張峻銘表示,若患者只是一般單純的耳鳴,會給予藥物做症狀上的治療,並建議患者進一步進行聽力檢查。一般單純因為年長退化而聽力受損的患者,由於聽力會愈來愈退化,應逐漸學習與耳鳴嗡嗡聲和平共處;但有些患者因為腫瘤、關節問題因此造成耳鳴,需要與醫師配合找出真正引起耳鳴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對症下藥、搶救聽力。
 

張峻銘說,臨床上曾有一名60多歲的婆婆因耳鳴求診,除耳鳴以外,還伴隨著眩暈、頭痛、臉脹紅,雖然已經做了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都沒有異狀。但婆婆仍覺得非常不舒服,當下張醫師覺得患者「有異狀」,不僅照會神經科,也堅持婆婆住院觀察,沒想到沒幾天婆婆病情急轉直下突然倒下,住進加護病房插管治療,最後才發現,原來婆婆是腦幹中風,由於中風病程非常緩慢,血管慢慢塞住,幾乎無法發現,幸好急救得宜,婆婆才撿回一命。
 

張峻銘表示,若是治療現代人常困擾的突發性耳聾,類固醇仍是最好的首選藥物。患者應即時把握黃金治療時期,對恢復聽力有很大幫助。有些期刊上記錄高壓氧治療對耳鳴患者恢復聽力有幫助,對增進組織修復能力有幫助。醫師表示,高壓氧治療只是一個選項,臨床上有些人有效,有些人效果不大,且一個療程時常需要自費花上萬元,健保沒有給付,因此,不是每個都適合做高壓氧治療。

 

不要常戴耳機聽音樂

張峻銘說,很多患者覺得耳鳴僅是小事,不愛看醫師,但換個角度想,這是身體發出的警告,因此,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他建議,如果患者不僅只是單純耳鳴,若連聲音都聽不見,應該趕緊就醫治療;且若耳鳴外還伴隨著暈眩,天花板牆壁會左右旋轉,也應該趕快就醫治療。另外,糖尿病患者發生耳鳴恐怕病程會加快、病情也會更嚴重,需要趕緊讓醫療介入,保握黃金治療時間,此外,年紀大且有溝通問題的長輩也可以提早到醫院做聽力檢查,讓醫師協助減緩患者聽力退化。
 

張峻銘建議民眾,避免耳鳴要改掉抽菸、酗酒、吸毒,以及濫用藥物的壞習慣。抽菸有許多不良的化學物質將堆積在心血管裡,對心血管是非常沉重的負擔,他也建議民眾不要常吃太過刺激的食物,如咖啡、茶、起司、巧克力等,這些食物會讓神經過度活化,會讓人體對不舒服的反應變大,感覺也會特別強烈。
 

此外,張峻銘建議民眾不要常戴耳機聽音樂。他說,一般人與人對話約50~60分貝左右,太大的音量,對耳朵都是一種負擔,有研究表示,通勤聽音樂已成了最普遍的噪音來源。
 

由於3C產品盛行,常在捷運、公共場所看見年輕人戴耳機聽音樂時聲音開得非常大聲,連旁邊的人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此時音量很有可能超過80分貝以上;暴露在這樣的音量,超過8小時會有永久性聽力損傷的問題。即使只聽一段時間,這樣的損傷也會累積,長期下來,是耳朵的沉重負擔。
 

他也說,不少人工作長期暴露在高頻率的大音量中,建議可以戴耳塞、專用耳罩適度保護耳朵,聽損不易回覆,預防重於治療。否則久而久之,聽力在慢性的噪音環境下會逐漸受損,屆時想治療,恐怕為時已晚。

 

突發性耳聾 7~10天黃金治療期

張峻銘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因此,近年有許多年輕患者因為「突發性耳聾」求診,患者常說:「突然聽不見」,最主要是長期處於壓力下,時常熬夜晚睡、過勞造成突發性的聽覺受損,也容易引起耳鳴。
 

突發性的耳聾沒有任何徵兆,「就這麼突然來了」,俗稱為「耳中風」;也可能是某種病毒感染,很多人在壓力之下,或長期熬夜或過勞,身體長期處於過勞所引起,部分患者會自發性恢復。
 

但這樣的患者年齡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這類患者要把握710天黃金治療期治療,仍有5~6成可能恢復及改善,否則聽神經受損,將對聽覺造成不可逆的永久傷害,聽力恐怕再也回不來。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5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