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春天養肝,少吃哪些食物?
字體
瀏覽人次:37053 返回列表

 

文/吳佩芬

 

中醫順應季節節氣的轉換,因應五行、五味、五臟、五氣,進行不同的身體調理。在春天,五行屬木,五味屬酸,五臟屬肝,五氣屬風,因此,在傳統中醫健康養生的觀念中,春天要養肝。

 

然而,生活在台灣寶島,四季如春,季節變化差異不大,倒是現代人工作忙碌、飲食不正常,不但春天要養肝,全年都要養肝、護肝。中醫的肝,除了包含人體臟器中的肝臟,還有眼睛、神經、精神、血液循環、內分泌、新陳代謝等。

 

肝臟掌管新陳代謝、內分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申一中表示,時令從冬天到春天,隨著氣溫的變化,人體基礎代謝也會開始跟著調整。主管體內新陳代謝、內分泌很重要的器官,就是肝臟。肝臟是人體內的發電工廠,也可以合成營養;肝臟也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防疫重鎮,春天氣候變化大,容易感染,不分季節,肝臟免疫功能網絡是24小時待命。

 

由於肝臟可以合成營養素,合成蛋白質、肝醣(人體吃下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送到肝臟,肝臟會把葡萄糖轉換成肝醣儲存於肝臟與身體的肌肉),以及血液免疫系統中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肝臟好,免疫力就好。因此,肝臟要維持好功能,有以下3點元素:

 

(1)充足的蛋白質。

(2)蛋白質合成時,需要充足的維他命輔助,因此,不能偏食。

(3)要有適量的澱粉等碳水化合物,肝臟內肝醣的來源自碳水化合物。

 

基本上,蛋白質可分為動物性蛋白質及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可分為白肉及紅肉,或是哺乳類動物、非哺乳類動物,植物蛋白質以豆類居多。植物性蛋白質是粗製蛋白質,比較不好消化、吸收;動物性蛋白質是精緻蛋白,在人體內比較好消化、吸收。

 

冷飲、油炸、燒烤、甜點要少吃

 

中醫認為,「色青入肝」,因此,要養肝,尤其是春天養肝,要多吃深綠色蔬菜。至於要少吃的食材,中醫師董崇敏表示,妨礙肝藏血功能的食物應該要少吃,如冷飲、油炸、燒烤、甜點都不宜。

 

冷飲因為「寒則收引,不利春天肝的生發作用」;油炸、燒烤食物則比較刺激、偏燥熱,容易造成肝臟疲勞。申一中指出,除了甜點,台灣水果太甜了,如鳳梨、西瓜、葡萄、香蕉雖有很好的營養成分,但太甜了,應該吃少點;至於比較不甜的蘋果、芭樂等,就適量吃。

 

申一中提出以下幾項原則供民眾遵循:

(1)太甜的食物如水果、餅乾、糖果、巧克力等,有熱量攝取過高的疑慮。

(2)精緻醣類食物分解後的葡萄糖,會和維生素C等營養素競爭,影響到人體對於維生素C等營養素的吸收,一旦醣類、葡萄糖攝取過量,肝臟無法充分吸收、利用,醣類、葡萄糖就會轉成脂肪、膽固醇,造成人體內血脂量攀升。

(3)吃進精緻醣類食物,會刺激胃酸分泌,胃酸過多,可能會導致食道逆流或胃潰瘍。

(4)一般上班族常外食,經常會面臨到蔬菜量攝取不足夠的困擾,要提醒自己多補充蔬果。

(5)茶和咖啡比較利尿,基本上,人體一天要補充1600c.c.的水,若是喝茶或咖啡時,需要適度地增加水分的攝取。

(6)在食物烹調方式,以肉類來說,水煮、蒸煮、汆燙的方式,比油炸、燒烤要好許多。

(7)中醫認為,在春天,酸的食物要少吃,但有些口感上是酸的食物,吃下肚子裡會變成鹼性(如酸梅、檸檬),也可以多吃。在肝臟有檸檬酸循環,人體代謝產物如酮酸、膽固醇、血脂肪等,碰到檸檬酸循環,經過化學反應,可以回收、再利用。因此,要促進檸檬酸循環、肝臟代謝循環好,要適量吃鹼性食物。

 

申一中表示,吃好的食物,會養成健康的身體;吃不對食物,身體健康當然會受影響。但是,人體不會因為有一頓吃到不對食物,就影響到一整年的健康,其實,這頓吃不好、吃不對,就由下一頓來挽救,也是可以的。

 

11pm3am是養肝睡眠時間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春天對應到一天的開始,就是清晨。申一中說,從養肝來說,除要多吃對的食物、少吃錯的食物,還需要配合充足睡眠,整天才有精神。他說,所謂充足睡眠指的是:「睡的時間要對、睡的時間要夠。」由於晚上11點到隔天3點是走肝膽經,所以最遲晚上11點一定要入睡,因為人體在晚上休息時,有些內分泌正在進行,這時間好好睡覺,至少睡個78小時,就會精神飽滿,有些人熬夜,事後補眠睡10小時,仍感到累,因為睡覺的時間不對,即使事後彌補,總會感到老是睡不飽。

 

申一中提醒,「春天養肝」飲食上正常吃就好,若要用藥就由中醫師看診開立藥方。平日可以將枸杞子、麥冬,以11的比例,30公克的藥材可泡500c.c.的熱水,當茶喝,此二味藥材具有養肝的作用,整天都適合飲用。另外,「肝主情志、肝主怒」,對於不愉快的事物,要盡量保持正向面對,春天氣溫不太熱、不太冷,適合到戶外活動、運動,可以調整人體自律神經系統。

 

吃非哺乳類蛋白質容易過敏

 

哺乳類及非哺乳類蛋白質是有差異的,稱為「異類性蛋白質」,也就是哺乳類蛋白質和非哺乳類蛋白質在分子結構上有些微差異。所以,身為哺乳動物的人類,吃到非哺乳類的海鮮,比較容易引發過敏現象;雖然肝臟有解毒、排毒的功能,吃到異類性蛋白質時,如果海鮮等食材不夠新鮮,帶點毒性,也有可能會引發過敏;當海鮮等異類性蛋白質食材沒問題 ,但若肝功能低下,也可能會引發過敏。

 

申一中醫師分享自身養肝秘訣

 

申一中認為,自己的養肝方法看似平淡無奇,卻頗務實。申一中的每餐都有2份各一個拳頭大小的蔬菜、巴掌大的肉類、一拳頭大小的飯,每餐不能少於5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100公克的蛋白質。他補充說明,每個人有高矮胖瘦、年齡、女性月經週期等差異,平日進食養肝,應該依自身條件,好好規畫出健康的飲食習慣。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407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