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止痛藥 吃多會上癮?
字體
瀏覽人次:32663 返回列表

 

以成人服用1顆乙醯氨酚成分為例而言,約12小時身體就已排除掉約95%的藥量,並不會有蓄積的問題,且目前並沒有研究發現止痛藥會有「愈吃、劑量需求愈大」的問題。

文/洪文嵐

止痛藥是家庭醫藥箱必備的藥物,臨床上的使用量也不少,有很多民眾擔心,服用止痛藥不但會傷身,而且藥量還會愈吃愈重,寧可忍受身體上的疼痛而不願服藥。事實上,只要正確服用止痛藥,並不會有傷身之虞,民眾無需忍受疼痛的不適。

根據一項針對用藥迷思的調查顯示,民眾認為吃止痛藥會造成藥量愈吃愈重,且容易上癮,甚至殘留在體內,對身體造成危害。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面對止痛藥這種常用的藥品,民眾一定要有正確的認知。

雙和醫院藥劑部門急診組長簡修瑜表示,疼痛是很主觀的感受,經量表評估後,可略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一般來說,輕度至中度的疼痛,只要使用市面上常用的止痛藥即可獲得緩解。


常見的止痛藥
常見的止痛藥品有很多,根據不同的作用機轉可簡單分為幾類,有含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成分、阿斯匹靈(Aspirin)、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s)、鴉片類的止痛藥。

簡修瑜指出,若是一般輕度的疼痛,服用含有乙醯氨酚的普拿疼應該即可獲得緩解,但若是中度疼痛,服用乙醯氨酚的效果可能不佳,得評估是否改用非類固醇止痛藥或其他類藥品。



此外,乙醯氨酚具有止痛、退燒的效果,但非類固醇止痛藥除了止痛、退燒之外,還有消炎的作用,所以若疼痛之外,併有局部紅腫發熱,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可以獲得不錯的效果。至於重度,甚至有些中度的疼痛則可能得使用到鴉片類的止痛藥。

不同類型止痛藥的特性如下:
◎乙醯氨酚
一般用在感冒發燒或頭痛的止痛藥品常含有乙醯氨酚的成分,大家熟知的普拿疼即是含有乙醯氨酚的止痛藥。這類藥物的用途很廣,不但被用來退燒,也有不錯的止痛效果。由於乙醯氨酚的藥效較溫和,幼兒或是孕婦需要退燒、止痛時,這類藥物往往成為首要的選擇。

這類藥物大多經由肝臟代謝,一般人在正常情況服用正常劑量下(<3克/天,有肝臟疾病則<2克/天),此類藥物並不會有傷肝的風險,但若服用高劑量則有可能危害肝臟。飲酒後或長期飲酒習慣者不建議使用。

乙醯氨酚被肝臟代謝後,僅有少數會經由腎臟排除,所以對腎臟不會造成負擔;它也比較不會刺激胃部,較沒有傷胃之虞。

◎ 阿斯匹靈
與含有乙醯氨酚的普拿疼相比,阿斯匹靈對於腸胃會有較強的刺激性,一般建議在飯後使用,且不適用於18 歲以下的兒童。考量阿斯匹靈的副作用,再加上有其他止痛藥物可以選擇,簡修瑜指出,臨床上已較少使用阿斯匹靈止痛,近年來,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反倒較常被用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上。

研究證實,阿斯匹靈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對預防血管阻塞及中風有助益,目前被廣泛用於具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身上。

◎非類固醇止痛藥
簡稱NSAIDs,是市面上藥品種類最多也最常見的一類止痛藥,像是廣告中提到的「大顆粉圓」(Diclofenac)成分就是此類。這類止痛藥不但具有鎮痛、解熱的效果,還可達到消炎的作用,可緩解牙痛、經痛、肌肉痠痛等一般疼痛外,且改善患部的發炎反應。

非類固醇止痛藥的運用很廣,除了口服藥物之外,也被做成各類劑型,包括緩解一般疼痛的針劑、坊間的痠痛貼布、痠痛藥膏等,甚至幼兒退燒用的肛門塞劑,大多都含有這類成分。

雖然效果多元,但口服非類固醇止痛藥因為對腸胃的刺激性較大,建議最好在飯後服用,且勿長期大量服用,以免有傷胃、傷腎之虞。

◎ 鴉片類止痛藥
這類藥物的止痛效果很強,大多被用在嚴重的疼痛上,例如癌症病人的慢性疼痛控制等。這一類藥品屬於管制藥品,必須經由醫師的診斷及處方後才可使用,民眾無法自行購買取得。

鴉片類止痛藥的止痛效果強,但也會出現較明顯的副作用,例如便祕、噁心嘔吐等,必須同時搭配其他緩解其副作用的藥物使用,以減少不舒服的反應。

在某些情況下,醫師有可能搭配不同的止痛藥使用,例如鴉片類止痛藥搭配乙醯氨酚,或是搭配非類固醇止痛藥使用。因為研究顯示,單獨提高鴉片類止痛藥的劑量不一定可增加止痛的效果,反而可能會增加其副作用發生。

非類固醇止痛藥的劑型很多元,除了口服藥物之外,也可能做成痠痛貼布或藥膏。有肌肉疼痛的患者若使用局部的痠痛貼布或塗抹痠痛藥膏,不僅可增加藥物在局部的作用,也可減少口服藥品的使用,及其可能的副作用風險,建議患者在購買止痛藥品時可以諮詢藥師,依照疼痛的類型,選擇適合的劑型。

 ◎其他
除了一般的止痛藥物之外,像是抗癲癇或抗憂鬱症的藥品也會被應用在神經痛的治療上。

不可自行加大劑量吃
正常情況下服用止痛藥,雖不用擔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服用止痛藥還是有劑量的限制。有些民眾服藥後因未獲得明顯改善,自行再加劑量或自行搭配兩種以上的止痛藥,但藥物有其效果的極限,增加劑量並不一定可提高止痛效果,反而會增加副作用的發生機率,或是加重副作用的表現。

很多民眾擔心一有疼痛症狀就服用止痛藥,日後藥量可能會愈吃愈重?其實不然。簡修瑜解釋,止痛藥並不會有耐受性的問題,民眾會覺得服用止痛藥之後,疼痛愈來愈厲害,藥愈吃愈多,這很可能是因病情變得更嚴重所致。目前並沒有研究發現止痛藥會有「愈吃、劑量需求愈大」的問題。

擔心服用止痛藥後,日後會過於依賴止痛藥,甚至出現成癮性,讓不少民眾寧可忍受疼痛所苦,也不願冒然服藥。其實,不論含有乙醯氨酚或是非類固醇止痛藥都不會有成癮性的問題,比較有成癮風險的是鴉片類藥物。

但鴉片類止痛藥屬於管制藥品,必須在醫師等專業人員的指示下服用,由於使用的劑量經過嚴格的管控,並不會有成癮的問題。而且會使用鴉片類止痛藥,意味臨床上的治療有其需求,在考量緩解疼痛的必要性超過成癮性的顧慮下,醫師才會開立鴉片類藥物,民眾不需過於擔心害怕。

發揮藥效約需半小時
基於尊重生命及重視人權,疼痛已被列為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後的第5個生命徵象,因為疼痛不僅會影響生理也會影響心理,基本上,所有人都不需忍受疼痛之苦。

網路上曾經流傳——「1顆普拿疼會殘留體內5年」,這並不符合事實。簡修瑜表示,服用止痛藥後約30~40分鐘會出現藥效,藥品也同時會進行代謝並排出體外。

一般而言,以成人服用1顆乙醯氨酚藥物為例而言,約12小時身體就已排除掉約95%的藥量,並不會有蓄積的問題,除非長期天天服藥,以致於先前的藥物已排出體外,因又再攝取新藥物,體內才可能一直有藥物殘留。

簡修瑜表示,止痛藥從服藥到發揮藥效約需30~40分鐘,若是覺得疼痛一直沒有減輕,或疼痛一直反覆發生,則可能不是單純的疼痛,而是有其他問題。以頭痛為例,若持續2個月以上,每個月至少15天都需要吃止痛藥的話,則有可能不是單純的頭痛。

若只是短期服用止痛藥,倒不會有什麼問題,而長期得借助止痛藥的患者,最好要依醫師處方用藥,切勿自行再添加藥物。

有些患者沒有在疼痛症狀一出現時即服藥,而是拖到難以忍受時才用藥,服藥後因未立即緩解,以為藥效不夠而加藥,若是重複用藥,可能會讓副作用出現加乘的反應,但藥物的效果又只能達到一定的限度,造成藥效未加強,反倒提高副作用的反作用。


止痛,適時吃藥是必須的
服藥傷身的觀念,讓不少民眾願意承受疼痛之苦,直至無法忍受才願意用藥,但現在的觀念是任何人都不需受疼痛所苦,只是民眾服用止痛藥還是要注意一些原則。

雖然平常經歷的疼痛,例如頭痛、生理痛之類的,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卻足以影響情緒,甚至日常工作與生活,適時的借助止痛藥,讓自己可以舒服一點,是必須的。只要依醫師、藥師的建議使用藥品,偶爾服用止痛藥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若需長期服藥,在醫師評估利弊得失下,也毋需過於排斥,讓自己不再受疼痛所擾。


吃止痛藥要配胃藥嗎?
很多民眾存有止痛藥會傷胃的刻板印象,要求醫師必須同時開立胃藥,簡修瑜強調,並非所有的止痛藥都會傷胃。非類固醇止痛藥對腸胃的刺激性較大,需在飯後服藥或是選用較不傷胃的第二代藥物,搭配服用胃藥未必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0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