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用吃減輕身體負擔! 營養師教你過年如何用無麩質飲食
字體
瀏覽人次:26042 返回列表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近期無麩質飲食相當流行,無麩質飲食似乎也與健康劃上等號,但許多民眾其實對於什麼是麩質一知半解,知名抗衰老醫療集團張丁允營養師表示,麩質是麥類當中的一種蛋白質。包含大麥、小麥、黑麥、糯麥等,都含有麩質。英文叫做gluten。「glue」是英文的膠水,中文俗稱麵筋。由詞意便可知,麩質具有黏性與筋性,可將麵糰黏在一起,如骨架般構成麵包、饅頭、包子的形狀。

 

近年來科學家才發現麩質可能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乳糜瀉(Celiac Disease)即是一種由麩質引起的自體免疫疾病,麩質會啟動免疫系統攻擊小腸壁細胞,導致小腸絨毛慢性發炎,長期可能造成小腸絨毛萎縮、功能損毀。

乳糜瀉較常見於西方人,亞洲人較少發生,但由麩質引起的過敏就不是如此了。麩質過敏越來越常見於亞洲人,麩質引起的抗原抗體覆合物堆積在組織器官上,可能會造成全身性的傷害,引起一些常見的症狀,例如腹瀉、便秘、腸躁症、濕疹、汗皰疹、酒糟鼻、頭痛、肌肉關節痠痛等。

 

麩質過敏可經由抽血檢驗麩質抗體(anti glaidin IgG)進行初步篩檢,但仍有逾40%的患者是無法經由血液抗體篩檢檢出的,所以如果長期受腸胃道症狀、濕疹、慢性疲勞等症狀困擾,使用藥物也無法有效控制、反覆發作的人,張丁允營養師建議,可嘗試執行無麩質飲食一個月,如症狀有改善,代表麩質對身體是個刺激,無麩質飲食便是可能治本的有效方針。

既然麩質對身體有危害,為何現在才被發現提出呢?張丁允營養師指出,其實早在1.4萬年前,古老的小麥麩質含量極少,當時麵包口感扎實堅硬。在大自然物競天擇下,小麥經雜交後產生新品種,麩質含量增加。人類發現新品種的小麥製品口感較好。爾後世人就開始不斷人工產出新品種,讓小麥製品愈來愈蓬鬆、想要一吃再吃,導致50年來,麥類的麩質比古老小麥多上好幾十倍。

 

張丁允營養師提醒,民眾希望藉由無麩質飲食促進身體健康時,應以「非加工的主食類」取代麥類製品,才是正確之道。無麩質餅乾、無麩質冷凍比薩等加工品,為達到美味,需另外添加增稠劑等食品添加物,吃多了依然增加身體負擔。以下是不含麩質的取代品: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張丁允營養師建議,民眾準備點心或採購禮品時,改以水果、堅果取代含麩質的糕餅類,或以中式點心(紅豆紫米粥、銀耳蓮子湯、涼糕、爆米香)、日式點心(羊羹、蕨餅、米果、麻糬)為主,透過無麩質飲食,也許就能將困擾許久的腸胃、皮膚症狀慢慢改善,新的一年就從幫自己減輕身體負擔的無麩質飲食開始。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想擁有健康的身體,那你必須先從「吃對」做起 因為禍不只從口出,也會從口入!
平日睡不飽靠周末補回來? 3疾病都是這樣被睡出來的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