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電視愈開愈大聲,老化還是生病?
字體
瀏覽人次:27384 返回列表


聽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能,舉凡與人溝通聊天或是基本的生活起居,都要依賴聽覺才能順利完成,所以當發現聽力不比以往時,就要積極尋求醫師的協助,恢復到最佳狀態。

 

文/衛允琳

 

林小姐最近發現,老爸的電視音量愈轉愈大聲,而且跟人家聊天時,總是聽不清楚,要求對方說大聲一點。林小姐心想:「看來老爸的聽力出了問題」。但是林小姐又納悶,前陣子老爸的聽力還好好的,怎會突然變差了?

 

聽力好不好,檢測才準確

 

在瞭解聽力之前,要先明白人的聽覺是如何產生的?人類耳朵由外耳、中耳及內耳所構成,聲音由外耳收集,振動耳膜後經由中耳的三個聽小骨傳入內耳,由內耳耳蝸的聽覺毛細胞接收聲波刺激後,將聲波轉換成電位訊號,經由聽神經將電位訊號傳入刺激腦部,進而產生聽覺。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臨床門診中多是由病患主述自己聽力不好,但經過聽力檢查後卻發現,病患聽力並沒有想像中的差,有些人聽力的確有些下降,但也有些人完全正常。

 

聽力有時候是主觀的感覺,且很容易受到一些干擾,最常見的就是耳咽管功能不好,一般中耳與外耳之間隔著耳膜,耳咽管連接著鼻咽腔與中耳腔,主管中耳與外耳兩空腔之間的壓力平衡,但當鼻子過敏時,會造成耳咽管週邊黏膜腫脹,進而影響到耳咽管平衡,由於外面壓力較大,耳膜會朝內塌陷,振動效果就變得較差,聲音聽起來就會悶悶的,或是很小聲、聽不清楚。

 

所以,聽力的好壞,還是要透過檢查才能做比較客觀的判定,一般須做「純音聽力檢查」。所謂純音聽力檢查,即是在一個標準隔音室內,由聽力師以單音去測病患不同頻率最小可以聽到的聲音,一般正常標準聽力最小可以聽到25分貝。

 

我們常用「聽力不好」去描述一個人的聽力狀況不佳,包括耳聾或是耳背,都說是聽力不好,事實上,其在程度上是有差別的。像是「耳聾」,當聲音大到8090分貝時仍聽不到,才是耳聾;而「耳背」則是聽力有了障礙。所以聽力不好的說法比較籠統,現在已經有比較中性的說法就是「聽力損失」或是「聽力缺損」。 

 

聽力缺損是有程度上差別的,且各有不同的適用標準,若依內政部殘障手冊舊制的規定,聽力檢查要包括500赫茲、1000赫茲、2000赫茲及4000赫茲等4個頻率;兩耳4個頻率平均在55分貝以下,屬輕度聽力障礙;在5570分貝,屬中度聽力障礙;在7090分貝,屬重度聽力障礙;90分貝以上則為極重度聽力障礙。目前的新制還得加上一些其他的考量,才能判斷是否合乎殘障標準。

 

聽力損失分3大類

 

在確定聽力損失的程度之後,接著就要瞭解是哪一種的聽力損失,也就是造成的原因是什麼,其關乎後續的處理及治療;一般而言,聽力損失可以分為「感音神經性聽損」、「傳導性聽損」及「混合型聽損」等3大類。

1.感音神經性聽損:

感音神經性聽損與內耳或聽神經病變、損傷及退化有關。聽神經由內耳一路傳到大腦聽覺皮質層,一旦損傷或是退化,將影響到聽力,而聽損發生時間的長短,發生在單側還是雙側,都是重要的判斷參考。

●突發性聽損:如果聽損發生3天之內,不管單側或雙側,多為突發聽損,有23的病例都可以經由治療得到改善。突發性聽損俗稱「耳中風」,雖然實際原因不明,不過推測與病毒感染有關,導致血管循環變差所引起,臨床上多半是單側發作,有時會合併天旋地轉、站不住,甚至嘔吐等類似眩暈之症狀。

●漸進性聽損:如果聽損發生已經持續好幾個月或是好幾年,且是逐漸慢慢的聽不到,多與退化有關。退化性神經聽損初期溝通大多還可以,不需要輔具,一般多定期追蹤即可,但若追蹤到後來,發現聽力下降速度變快,就建議要裝置助聽器或是人工電子耳輔助了。

 

此外,聽神經瘤、噪音傷害、藥物的耳毒性及頭部外傷骨折等後遺症,也會造成感音神經性聽損,這些多為後天因素,但有些感音神經性聽損是先天所造成的,其常發生在小孩子身上。

 

現在新生兒多已有做聽力篩檢,剛出生若篩檢沒有過,隔幾個月會再做一次檢測,如果仍然沒有通過,寶寶即可能有先天性聽損的問題,若聽損狀況很嚴重,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語言發展,就要裝置助聽器或是人工電子耳輔助。

 

2.傳導性聽損:

內耳神經是好的,但傳導路徑因故受到阻礙,問題多出在外耳及中耳,其中又以耳垢阻礙傳導最為常見。

●耳垢阻礙傳導:力博宏指出,有部分的人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產生耳垢,一旦耳垢塞住了耳道,聽力自然就會受到阻礙。臨床門診中,亦不乏掏耳屎傷到外耳道而影響到聽力的案例,甚至有病患的耳垢與外耳道脫落的皮脂混在一起,進而形成共同體,此時若硬取不僅會痛,甚至會造成皮膚受傷,繼而發生細菌感染,這時候醫師多會開耳滴劑,待其軟化後再取出,但仍有些人只能取出部分,無法整個拿得很乾淨,在解決耳垢問題之後,通常還要再做一次聽力檢查,以確認聽力是否恢復。

●中耳積水:除了耳垢之外,中耳積水也是常見傳導性聽損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小朋友,因為小朋友的耳咽管較為水平,若罹患上呼道感冒,演變成鼻竇炎,鼻涕跑到中耳內即會變成中耳炎,進而造成中耳積水,這時候用耳鏡進去看,可以看到水與氣體的交界,耳膜是琥珀色而非透亮。

一般發現小朋友有中耳積水,通常會使用抗生素並先追蹤3個月,如果積水仍未退,由於通氣不良久了,耳膜會塌陷,聽小骨會因而受損,所以要考慮放置通氣管或是以雷射打洞改善。

●鼻咽癌:成人較少會發生中耳積水,一旦發生,除了感冒等因素之外,較重要者為鼻咽癌所引起,主要為腫瘤位置太靠近耳咽管造成阻塞所引起,不過,中耳的黏膜本來就會產生分泌物,所以一旦發生阻塞,不一定就是鼻咽癌,有時必須要做切片並檢驗鼻咽癌指數,若排除了鼻咽癌的可能,確定是單純耳咽管功能不好所引起,經局部麻醉進行抽水治療即可,但如果會反覆發作,就要比照小朋友,放通氣管或是雷射打洞治療改善。

●慢性中耳炎:耳膜穿孔性中耳炎也會阻礙聽力的傳導,一般稱為慢性中耳炎,多半是幼兒時曾經罹患復發性中耳炎,導致耳膜穿孔,其所出現的症狀包括長期性的聽力障礙,耳朵偶爾會出現膿性分泌物,特別是在感冒時或游泳過後。

●膽脂瘤:相較之下,「膽脂瘤」在臨床上是較為少見發生的,膽脂瘤並不是一般大眾所熟知的「腫瘤」,它是一種由上皮細胞一層層長上去形成,看起來白白亮亮,有珍珠般的光澤,所以也稱為「珍珠瘤」,其常有細菌滋生,加上發炎組織附近有較多的破骨細胞,往往會破壞聽力骨的結構,因而引發聽損。

●先天基因:傳導性聽損的發生以後天因素居多,但聽小骨硬化症所引起的早期聽力損傷,卻是與先天基因有關,其主要為遺傳等因素異常,造成第三聽小骨(即蹬骨)變成「水泥」黏住了,聽力因而受損。這個疾病有個特色,就是無法及早治療,因為「水泥未乾」,往往要嚴重到某個程度才能做人工聽小骨置換。

 

3.混合型聽損:

如果聽損包含了感音神經性聽損及傳導性聽損,即為「混合型聽損」,臨床上病患耳膜有破洞時,不易隔絕有外來之發炎組織或異物跑進去,比一般人更容易造成聽神經退化或病變,處理方式雖然可以用手術將破洞補起來,但不可能恢復到原來一樣,傳導性的問題可以排除修復,但聽神經卻是無法恢復的,因為傷害多已經造成。

 

力博宏指出,聽損的發生原因有很多,一旦開始覺得與人溝通有問題,例如常要人說話重複很多次,家人常常反應在後面叫怎麼都沒有聽到?猛然發現看電視或是聽收音機時音量要開很大,主觀覺得聽不清楚別人說話,甚至有些耳鳴、雜音,就要小心有聽覺上的問題,或是一些疾病早期的症狀表現,例如耳中風、鼻咽癌、聽神經瘤及中耳炎等。

 

當聽力出現障礙時,應由耳鼻喉科醫師及聽力師整體進行評估,在排除疾病因素之後,若為單純的聽損問題,可以考慮進行聽力復健,聽力障礙在輕度及中度時,可利用助聽器輔助改善,一旦聽力達到極重度甚至是全聾時,助聽器是無法有任何幫助的,這時候就必須要考慮植入人工電子耳。

 

不過,由於助聽器及人工電子耳,目前健保並沒有給付,不少年紀大的人常因為經濟考量或是自己覺得還沒有必要,即便聽神經已經退化到有重度聽損的程度,仍然不願裝置,不僅嚴重影響社交,個性也容易變得封閉、脾氣火爆,常常會沒來由的心情不好,甚至大腦因為少了聲音的經常刺激,使得失智症提早來報到,聽損對人所造成的影響不只是生理層面而已,還有心理及整體的生活品質,不可太過輕忽。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3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