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粗茶淡飯」才健康? 50歲後還這樣吃恐陷「肌少症」危機
字體
瀏覽人次:28083 返回列表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家中長輩常提醒,「粗茶淡飯」的飲食才是健康之本,殊不知,熟齡族群偏好的清淡飲食之道,卻是導致「肌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臺大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示警,肌肉不足會造成四肢無力,進一步演變為衰弱症,提升跌倒機率。

 

根據統計,國人肌少症盛行率達10%,約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相當於全台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65歲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約7~10%,80歲以上男性更可能高達三成以上。

肌肉是能源儲備之倉,儲存如肌醣元、磷酸肌酸、三磷酸腺苷等,分解時會釋放能量提供肌肉活動之用,同時亦會產生熱能,維持正常體溫,亦能促進基礎代謝率、幫助血液循環等,使身體處於健康狀態。

 

詹鼎正表示,人自50歲開始,肌肉會逐年流失,若不積極維持肌肉量,對健康恐造成連鎖影響。首先,肌肉不足會造成四肢無力,進一步可能演變為衰弱症,提升跌倒機率,進而造成骨折、失能及長期臥床,更增加死亡風險。

此外,肌肉量減少,導致人體基礎代謝率也將跟著降低,恐進一步致使代謝症候群糖尿病肥胖等發生;也會影響血液循環,給予血管莫大壓力,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骨質密度減少等,不但降低生活品質也降低壽命。

 

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肌少症認知的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八成的國人沒聽過「肌少症」,不僅對肌少症的認知度低,更別說有病識感,當然也不清楚肌少症對健康造成的威脅性。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肌少症已於2015年被定義為疾病,而非單純老化。太多人以為虛弱無力、活動力下滑、代謝功能下降等,是老化表現,卻忽略可能是罹患肌少症導致。

 

肌肉不足為百病之源,飲食是增加肌肉的原料,長者常因為肉類不易咀嚼、怕三高狂減重、長期茹素,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流失問題更顯嚴峻。詹鼎正提醒,熟齡退休族如果沒有三高病史或醫師特別指示,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鼓勵長者應吃得更均衡,多攝取優質蛋白質的豆魚蛋肉類,每天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乘以1.2公克。此外,蔬菜水果也應多補充。

 

而阻抗型運動則是增肌最有效的方法,熟齡族的運動近八成是以散步、健走等有氧運動為主,雖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但若缺乏負重的阻抗型運動,恐對肌肉量提升無太大幫助。詹鼎正表示,重訓並不是年輕人鍛鍊身材的專利,幾歲開始練都有幫助,建議尋求專業健身教練學習或諮詢,每次運動搭配有氧和阻抗型運動持續至少40分鐘,例如鍛鍊握水瓶或啞鈴握力、使用彈力帶等。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外食鹽份易過量! 家醫科醫師教你簡單算有無超標
吃素能延緩腎病? 專業醫師曝真相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