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調節體質防過敏
字體
瀏覽人次:30929 返回列表



要改善慢性過敏的發生,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或是飲食控制,來保持免疫系統的平衡。

 

文∕周瑋峻

 

過敏其實就是人體「過度敏感」的表現,當免疫系統接受到如病毒、細菌等外來物質侵襲時,正常情況下應負起抵禦、保護的功能,不過卻可能因為先天或後天影響,導致過度敏感的反應,不但無法發揮應有的保護作用,甚至造成身體的不適。在醫學上,這些會引起過敏的物質就稱為「過敏原」,因每個人體質的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對過敏原產生反應。

 

造成過敏的原因

◆可能過敏原

˙環境:塵蟎、花粉、動物毛屑、灰塵、黴菌、化學藥劑等。

˙食物:6大類食物來區分

→主食類:小麥、燕麥等麩質澱粉、糯米、芋頭等。

→豆、魚、肉、蛋類:乳製品中含有的牛奶蛋白、擁有完整胺基酸的雞蛋及海鮮類(常見的有帶殼海鮮如蝦、蟹)。

→蔬菜類:菇類、筍子、茄子、小黃瓜等。

→水果類:單核水果包括桃子、李子、荔枝、芒果、龍眼等。

→油脂類:特定種類的脂肪酸,會促進過敏發生。

→堅果類:花生。

 

◆觸發發炎物質

→罐頭食物。

酒精

→碳酸飲料。

→精製糖。

→咖啡因。

→人工添加物。

→反式油脂。

→高油脂食物,如肥豬肉、肥牛肉、油炸品等。

 

過敏分急性和慢性

國泰健康管理營養科營養師陳韻帆表示,急性過敏的表現多是一吃進食物後立即嘴腫、喉嚨癢,或接觸過敏原後,出現皮膚泛紅或蕁麻疹。這在現代醫學上歸類為「第一型過敏反應」,通常是接觸某些食物或環境過敏原後,發生急性過敏的人,這些過敏原多半會伴隨一輩子,無法調整。

 

慢性過敏者則以現代醫學所歸類的「第四型過敏反應」為主,又稱為「延遲型反應」,當接觸到過敏原時,因免疫系統與T細胞調控失衡下,會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造成免疫系統過度敏感或下降,導致免疫失調。

 

慢性過敏的症狀不會立即表現,多是接觸過敏原或致發炎物質23天後,才開始出現自覺症狀,影響層面包括呼吸道、皮膚,以及最讓人想像不到的腸胃道。

 

→腸胃道:對過敏食物產生消化不良症狀,或吃進某些食物,就會發生腹瀉、便祕、脹氣等反應。

→呼吸道:如花粉季時容易打噴嚏、流鼻水,或導致氣喘發作、呼吸急促、喘息、眼睛癢、鼻塞、喉嚨有痰等症狀。

→皮膚:如蕁麻疹、紅腫、濕疹等。

→黏膜:眼結膜可能出現紅腫、發癢等症狀。

 

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

要避免過敏發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觸過敏原,例如花粉季時出門要戴口罩、室內利用空氣清淨機淨化空氣,對奶蛋類過敏的人,則應少吃烘焙食品如麵包、蛋糕等。但這些是治標不治本,想要調節過敏體質,建議從生活作息、營養、及運動方面著手。

 

→培養良好生活作息

˙充足的睡眠:身體獲得適當的休息,就能提升免疫力

˙降低壓力:適度宣洩壓力,可保持免疫系統平衡。

 

→適量攝取營養素

˙ω-3:深海魚、魚油、亞麻仁籽油等,皆含豐富ω-3,能抑制發炎,調整過敏體質。ω-3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0mg1天若吃200g鮭魚,就能達到建議攝取量。

˙抗氧化劑:維生素ACE等營養素,皆能抑制發炎。建議多從新鮮蔬果中攝取,包括胡蘿蔔、番茄、紅色甜椒、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蔬菜等。

˙植化素:薑黃素與槲黃素能有效抑制發炎反應,可從洋蔥、大蒜、蘋果、咖哩等食物中取得。

˙多酚類:能對抗自由基,降低發炎物質的生成,常存在於草莓、藍莓、蔓越莓等水果中,以及綠茶中含有的兒茶素,都能有效調節過敏體質。

˙益生菌:養好菌、排壞菌,是幫助腸胃道健康的主要方法,藉由補充益生菌、乳酸菌、全穀類及蔬果,來培養好菌,並透過良好的排便習慣,清除體內壞菌。

 

→運動:包括有氧運動、慢跑、游泳等,都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所以,應養成運動的習慣。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8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