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肌不可失 補對豆蛋奶類優質蛋白質
字體
瀏覽人次:25262 返回列表

 

 

文/梁惠雯

 

人體肌肉的組成成分即是源自於蛋白質的攝取,當我們吃進豆、魚、肉、蛋類及奶類等優質蛋白質時,身體會吸收分解為小分子的胺基酸,進而組成肌肉組織。也就是說,肌肉蛋白的合成,是以含有必需胺基酸的優質蛋白質為原料,隨著年紀增長,必須更有效的攝取蛋白質,才能避免老來罹患「肌少症」。

 

優質蛋白質為肌肉組成要素

根據文獻指出,人體身體組成會從30歲之後開始改變,在30∼60歲間,每年減少約0.23公斤的肌肉組織,並增加0.45公斤的脂肪組織;到了60歲以後,肌肉質量更將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肌肉強度也會有1.5∼3%的下降,而影響到身體功能。

 

要預防肌少症,必須先從改善肌肉流失開始,包括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和運動訓練等。專家也提醒,「肌少症」的問題並非高齡族群才要注意,而是要從中壯年就開始注意均衡營養的攝取,才能為往後長達數十年的人生做好準備。

 

豆、蛋、奶的蛋白質利用率高

在日常飲食當中,除了肉類、魚類外,豆、蛋、奶類均屬優質蛋白質來源,富含肌肉組成所需之必需胺基酸。雙和醫院營養師陳雅吟指出,所謂優質蛋白質是指利用率高(即身體好吸收)的蛋白質成分,像是黃豆類的大豆蛋白、奶類裡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等,而飯、麵等主食雖也含有蛋白質,卻非屬於優質,蛋白質的利用率比較不高。

 

一般成人每人每天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約為0.8-1gkg(依個人體重計算),也就是說,如果體重為50公斤,則需攝取約40-50g的蛋白質;就份量而言,喝1杯牛奶大約含有8g蛋白質、1杯優格有8g1兩肉或魚有7g,再加1雞蛋就含有7g等等,一整天下來,蛋白質的攝取量通常都會超過標準。

 

陳雅吟分析,豆、蛋、奶類有不同的營養素與功能,黃豆類的蛋白質利用率高,胺基酸組成成分完整,能避免肌少症與骨鬆的威脅,同時富含有大豆異黃酮、卵磷脂、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多項重要營養素,且不必擔心因為攝取蛋白質,而吃進多餘的脂肪與膽固醇,造成健康隱憂。

 

蛋類包含各種家禽的蛋,其所含的蛋白質也是利用率極高的優質蛋白質,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B12和鐵、磷等礦物質。奶類則含括有鮮奶、奶粉、乳酪、優酪乳等食品,除了富含容易消化吸收的優良蛋白質外,也含有鈣質、醣類、脂肪、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2)、礦物質等,有乳糖不耐問題的人,若無法食用奶類,可以其他蛋白質來源替代。(詳見附表)

 

蛋白質攝取量 高齡者應較成人更多

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最明顯的是手腳會變得比較無力,舉起重物變得困難,腿部肌肉的流失,還會提高跌倒的風險。也會伴隨許多老化現象出現,像是活力降低、發生慢性疾病、變得虛弱等,老年常見的失智、骨鬆等疾病,恐怕也會提前上身。

 

陳雅吟提醒,高齡者常因活動力下降、臥床、牙口不好、味覺退化等因素,加上蛋白質的合成速度降低,造成攝取量不足,因此,在飲食上需特別注意。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量應提高至每人每天1-1.2gkg左右,且必須平均分配、避免集中在某一餐,如此,才能在每餐餐後都能達到刺激肌肉合成的效益。

 

老人家如果擔心動物性蛋白質吃太多,可能會有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風險,可以多使用黃豆類及其製品取代肉類來源,像是豆包、豆漿等,都很適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家食用,且營養價值豐富。素食民眾會缺乏動物性蛋白質,就要多從豆類來攝取優質蛋白質。

 

攝取優質蛋白質3原則

1.各餐平均攝取

陳雅吟表示,每一餐蛋白質的攝取品質和量若是不平均,會讓身體無法有足夠的代謝趨力(anabolic drive)去幫助修復及生長。因此在攝取蛋白質時,一天的總量應平均分布於三餐當中,一次吃過量不僅無效,還可能造成腎臟負擔。尤其許多老年人腎臟功能不好,過度攝取蛋白質可能會讓腎功能惡化。

 

2.注意品質

以植物性蛋白質來說,像是黃豆、豆腐、豆干等,其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較多,且膽固醇、飽和性脂肪等含量低,較能避免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風險,但若有貧血問題想要補充鐵質,植物性蛋白就稍嫌不足;而動物性蛋白質則富含有維生素B12、鐵、鋅等營養素,吸收度較佳,卻也不宜過度攝取。

 

除了有特殊疾病的老年人外,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不可偏廢,可選擇低脂肪與低膽固醇的動物性蛋白質食物,或是增加飲食中的植物性蛋白質比例,只要選擇兩種以上的食物搭配一起吃,即可提高飲食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並平衡營養素的攝取。

 

3.運動後攝取可加強吸收

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運動後進行蛋白質補充,其肌肉合成的效果更佳!尤其是在完成中強度的訓練後一小時內攝取蛋白質,可以在接下來數小時中有效增加肌肉合成。

 

一項發表於《生理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ology)的丹麥研究就發現,75歲左右的男性,在完成阻力訓練後立即攝取蛋白質,持續12週後增加的肌肉量,比在運動後2小時才攝取蛋白質的男性要多。荷蘭的研究也指出,75歲左右老年人在運動後攝取蛋白質20公克,其肌肉合成量比攝取蛋白質前、無運動時更多。

 

特殊疾病或減重者須注意

蛋白質的攝取首重均衡,攝取量則和身高、體重、年齡及個人需求有關,例如長者及兒童的攝取量就要比較多,有腎臟病的患者,在蛋白質的攝取量及選擇上就要有所控制,像是奶類雖為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但其中磷離子的含量就會造成腎臟病人腎臟的負擔。

 

陳雅吟特別強調,減重也可能造成「肌少症」上身,許多年輕族群想要藉由節食來減肥,卻因為缺乏運動,減掉的其實只有水分和肌肉,且導致代謝率下降,使得減重目標更難達成。事實上,想要減重的人應採均衡飲食,只是減少攝取的量,並且運動,促進身體代謝機能,才能消耗掉多餘脂肪,否則長期下來,恐將造成肌肉流失等不良後果。

 

植物奶、燕麥 不是奶類!

市面上的植物奶(大多為燕麥奶)名稱上雖稱為「奶」,但其實不是奶類,而是屬於澱粉類,裡頭並沒有牛奶成分。陳雅吟指出,以燕麥奶來說,主要是將一些穀物加水磨成漿,纖維質較高,但其所含蛋白質利用率較不高,除非有另外添加豆類,如大豆或黃豆等,民眾選購時需特別留意。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4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