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風險報酬也能穩穩賺 鋼鐵 能源 紙漿跨市場找機會
字體
瀏覽人次:1254 返回列表

 

文/林昌興

 

時序來到2021年下半年,商品市場幾乎都大漲過一輪,如果今年是超級商品週期的通膨年,那麼大宗物資相關的公司仍然有機可趁;不過從7月開始除了原油、不鏽鋼、玻璃等期貨價格創高拉回之外,其餘大宗物資漲價力道似乎有所收斂。

去年因COVID-19的影響,各國央行大力放水灑幣造就了股市和商品市場的榮景,但也出現了通膨上升引發疑慮,因此來到2021年下半場從美國聯準會(Fed)已經對2022年的升息與減少購債開始準備的預期下,接下來不會有商品普漲的大趨勢行情,開始回歸供需的基本面,因此後解封時代的交易策略,第3季仍然看好全球移動的能源與基礎建設的鋼鐵需求,當商品價格能夠持續推升時,就能夠超前布署獲取跨市場領先報酬,不過也要留意如果個別商品價格無法創高,加上美元轉強市場回收資金,也能看商品期貨回檔將持有相關股票減碼,利用跨市交易掌握獲利契機。

身處在資訊爆炸年代,不論是傳統網路與新興自媒體的傳播鏈,全球的資訊無時不刻的24小時即時連動,因此對於金融商品的價格敏感度也是與日俱增,不論是美股大漲大跌、歐元區利率決策會議、中國人行的貨幣寬鬆,資訊的傳遞隨著換日線,一覺醒來從歐洲、美洲再反映到亞洲開盤。

雖然同樣的商品應該放諸四海價格統一標準,但是由於各國市場交易制度的不同,加上匯率與貨幣的升貶,造成了不同市場價格的效率差異和落後補漲(跌)的非同步狀況產生;而這個現象造成的價格落差就產生了非常多的跨市場交易機會,這個現象也稱為資訊不對稱的風險報酬。

 

價格觀察仍看美國

 

所謂資訊不對稱,一般而言是指不同市場,賣家會比買家擁有更多關於交易商品的訊息,而套用到金融交易市場,擁有研究團隊與跨國優勢的機構和觀看市場訊息的投資人也會有價格解讀上的落差:

舉例來說,在2020年4月出現的負油價事件,當時由於新冠肺炎剛出現全球擴散經濟封鎖的狀況下,商業行為減少導致原油需求大減,因此原油乏人問津造成短期間到期期貨價格大跌,而投資人面臨每桶10美元以下的原油價格認為非常便宜搶進,殊不知當時機構拋貨的背後是因為短期海上儲油輪運價大漲,倉儲成本遠大於原油購買成本,一買進需要交割儲油就是賠錢,才會出現原油期貨到期前負38美元的不合理價格;而當時認為原油便宜而進場抄底的投資人,無一不是斷頭爆倉,因此更顯得充分了解跨市場交易特性的重要。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1/7/23 No.1259】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當家王牌 高檔不怕!台股操作懶人包,想了解更多資訊,請上「非凡商業周刊」官網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