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脊椎手術傷神經?半身不遂?別想太多!這方法搭配導航系統,減少對神經、血管的傷害
字體
瀏覽人次:5913 返回列表

聽到要動脊椎手術,你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是會傷到神經?是會導致半身不遂?應該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對於脊椎手術的疑問很多,即便醫師說明這樣的機率很低,但卻也不敢把話說滿;但是,現在脊椎手術可以配合導航系統,尤其對脊椎穩定性要求高的族群來說,幾乎可以在不傷及神經及脊椎結構的狀況下完成手術。

 

傳統脊椎手術結構破壞較大

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宋文鑫表示,傳統後側脊椎融合手術施行時,需要在後背處切開長達10~15公分的傷口,進行骨釘固定及人工椎間籠植入,以讓上下脊椎融合,手術時間需3~4小時,術中出血量約500ml。

但卻會破壞脊椎旁的筯膜、肌肉、肌腱、小關節、椎板等,對脊椎的結構破壞較大,因此術後腰部肌肉容易萎縮,腰部容易會有痠痛,部分病人術後的長期效果不佳。


 

腰椎前側位入路脊椎融合手術,減少對神經、血管和肌肉的損傷

目前有一種腰椎前側位入路脊椎融合手術,不同於以往進入人體的手術路徑,振興醫院吳孟庭醫師則表示,這個手術方式為改從腹部側面開一個小傷口進去脊椎,避開脊椎上複雜的肌肉層,整個手術過程創傷小、出血少於20ml、不到2小時即可完成手術,大大減少了對神經、血管和肌肉的損傷,對於脊椎穩定度要求高的族群,像是運動員或較肥胖的病患是一大福音。

而且由於腰椎前側位入路脊椎融合手術所使用的墊片體積比較大,椎體接觸面積較大,因此融合率較佳外,且穩定性也更好,術後比較不會產生背部痠痛,大部分患者手術後復原快。


腰椎前側位入路脊椎融合手術的6個優點

  1. 不會破壞脊椎後方肌肉群、骨骼及兩側小關節,增加脊椎穩定性。
  2. 間接性神經減壓,不會碰到神經,大幅減少術中神經損傷的發生。
  3. 出血量小,大部分病人都不需要輸血。
  4. 傷口小、降低手術後的感染。
  5. 大幅減輕手術後疼痛。
  6. 大幅縮短康復和住院時間。

                                                                                           傳統後側脊椎融合手術V.S.腰椎前側位入路脊椎融合手術比一比

比較項目

後側脊椎融合手術

OLIF

傷口

出血量

疼痛感

較強

較輕

恢復期

結構破壞

較多

較少

 

適合心臟手術後不適合趴著做後側入路脊椎手術患者

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鐘子超進一步說明,腰椎前側位入路脊椎融合手術除了對多節段退化脊椎病變及退化性脊柱側彎有很好的矯正效果外,對曾接受後側脊椎手術又復發或產生鄰近節段退化病變,從新的方位進行手術則能避免因沾黏而傷及神經,同時也避免再次破壞背部肌肉。

另外,對於心衰竭或心臟手術術後不適合趴著做後側入路脊椎手術患者,趴著容易造成心臟壓迫,導致心輸出量變低,產生心衰竭風險增高,新術式是讓病人以側躺執行手術,較不會對心臟造成壓迫,出血量少,對於心臟負荷較小。

搭配導航系統執行手術,大幅減少輻射線暴露

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宋文鑫指出,由於以往執行手術過程中每個步驟皆需使用2D的C型臂掃描脊椎,確定每個動作之精準度及安全性,以免造成神經損傷,完成微創脊椎融合手術約需照射100-200多張X光,讓醫護人員及病患暴露於大量輻射線中,此次演示利用3D的C型臂掃描脊椎以獲得脊椎之3D影像,同時將影像輸入至導航系統,接著將導航系統中影像與實體脊椎做對應,手術時可以利用導航中之脊椎影像來執行脊椎融合術,大幅減少了輻射線的暴露。

延伸閱讀:
脊椎側彎+肢體痠麻無力,原來是這種病症上身
坐骨神經痛就是長骨刺?要開刀嗎? 初期症狀像腰痛!日常5個動作要少做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