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體重無故減輕,小心甲亢、糖尿病找上你
字體
瀏覽人次:37092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0期)
 

文∕鍾碧芳

 

在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體重卻直線下降時,這可能是身體健康的警訊!如果在排除食慾不振、減肥藥、運動等因素後,一個月內仍然瘦下超過體重的5%時,最好趕緊就醫檢查,小心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找上你。

 

在臨床上,如果體重突然在一個月內急速下降5%,或者半年內減輕達原本體重的10%,就屬於有意義的體重減輕。而會造成體重突然下降的原因,不外是吃得太少、流失的太多,或者消耗太大。因為胃口差而吃得少的原因,通常是因為胃腸消化系統出了問題,或者是有內分泌方面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但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也不低。

 

如果是體內能量消耗過度,即使食慾正常,往往是合併有身體代謝速度異常,如常見的糖尿病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另有些因為吃進體內的能量流失所導致的體重減輕,成因也與胃腸吸收不良或糖尿病有關。此外,也有少部分的人,會因為精神性疾病及長期服用藥物(如抗生素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等)的副作用,引起食慾不振而造成體重下降。

 

甲亢與糖尿病,造成體重下降的兩大疾病

如果排除因為惡性腫瘤而造成的體重下降,臨床上最常見的兩大疾病就屬甲狀腺機能亢進及糖尿病了。國泰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解釋,會造成糖尿病體重減輕的原因,是因為血中的血糖過高,「當我們把食物吃進去後,原本應該要消耗成能量用掉,但糖尿病患者,在轉換成醣的過程中無法進入細胞內,體內細胞吃不到熱量,血醣又通通跑到血液之中,所以即使吃很多,卻仍然很瘦。」

 

至於甲狀腺機能亢進會瘦的原因,則是因為新陳代謝太快,黃莉棋形容,就像一輛車子,當車速在50公里時,耗油的速度一定比車速100公里時還慢,「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就像車速100公里;一般人吃完一餐後,正常情況下大約要經過56個小時後才會吃得下下一餐,但甲亢患者因為能量消耗快,約23個小時就會有飢餓感,然後就會一直吃,體重卻不會明顯增加。不過,也不是每一個患者都會體重減輕,仍有少部分患者吃進比消耗過多的熱量還是會胖的。」

 

體重減輕只是糖尿病與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之一,一般人較常聽到糖尿病的三大徵兆就是「吃多、喝多及尿多」(三多),同時還合併有無精打采、視力模糊等典型症狀。

 

而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除了體重減輕外,因為全身細胞功能運作都快,因此還會有體溫升高、有燥熱感、心跳加快(心悸)等症狀。黃莉棋說,最常見的典型症狀就是手抖,「甲亢患者的手抖症狀是幾乎隨時都在抖,這是大部分患者都會有的症狀。」此外,由於甲狀腺機能亢進容易在女性身上發生,這類患者的經期會不正常,有些是經期來的時間晚了(週期變長)、天數變少或量變少都有可能。

 

另外,還可能出現晚上睡不著、脾氣變差、容易緊張、精神亢奮、排便次數增加等。而一般人常聽說的脖子腫大及眼球凸出症狀,黃莉棋表示,這兩者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腫大的程度也不一。

 

甲亢不能輕忽,小心甲狀腺風暴來襲

過去台灣在光復時期左右,中南部地區盛行大脖子,就是因為飲食中缺碘所導致,自從政府於民國56年開始要求食鹽中添加碘後,已經讓盛行率下降甚多,如今的甲狀腺腫大,通常與個人體質有關。黃莉棋指出,家族遺傳是最主要的發病原因,它與自身的免疫系統有關,不過,即使有遺傳體質,如果沒有後天因素如身心壓力的誘發,不見得一定會發生甲狀腺機能亢進。

 

「許多甲亢患者都從事高壓工作,如金融業、科技業或有業績壓力的業務人員及老師等,甚至還有季節性,也有會計人員在報稅期間因工作壓力突然發起來的。」黃莉棋說,醫師在診斷時,通常會看患者的症狀是否符合,再加上甲狀腺觸診及抽血檢驗(T3T4TSH指數)以確診,若懷疑有免疫系統方面的問題時,也會多做甲狀腺免疫抗體檢測。

 

在治療上,則包括藥物、放射性碘及手術治療,早年在藥物仍不發達情況下,多以開刀切除為主,如今藥物發達、治療效果也佳,已經很少使用手術治療了,「只有在腫瘤過大、或使用傳統甲狀線治療失敗者,才會考慮開刀。」

 

黃莉棋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如果控制不良,嚴重時會引起下肢水腫,甚至誘發心律不整或是心臟衰竭,或者會提早出現骨質疏鬆;也會影響排卵,讓女性懷孕變得困難,或可能讓孕婦出現流產、影響胎兒健康,「最可怕的,還是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

 

至於在預防上,壓力和含碘食物是誘發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兩個重要因素,因此,飲食上應以低碘飲食為主,仍可適量吃些海帶、紫菜、日本料理等無妨,但切忌過量;同時也要戒菸,「有研究指出,菸會影響治療效果。」若心悸嚴重,則少喝咖啡、濃茶等。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作息要正常,懂得學習情緒管理,面對壓力時也要學習自我調適,可避免誘發。

 

糖尿病需藥物、飲食、運動三管齊下

糖尿病則是胰島素分泌不正常所產生的疾病,除了與基因有關的第1型糖尿病外,國人絕大多數都屬於第2型糖尿病,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血壓肥胖、缺乏運動、血脂異常、血糖偏高、代謝症候群,或懷孕婦女因妊娠糖尿病或產下體重大於4公斤的嬰兒等。

 

臨床上的診斷,主要根據血糖的檢測,通常是使用靜脈抽血,若符合:空腹8小時以上,血糖超過126 mgdL;任何時刻血糖超過200mgdL;服用75公克葡萄糖2小時後,血糖超過200mgdL;糖化血色素超過6.5 %,就可確診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上必須藥物、飲食與運動三管齊下,對於第1型糖尿病,除了飲食及運動控制外,需要施打胰島素控制血糖;至於第2型糖尿病,若患者糖化血色素低於7%,可採飲食與運動控制,一旦大於7%,則必須接受藥物治療或施打胰島素,以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無論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糖尿病,都需要患者耐心的治療,黃莉棋提醒,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藥物治療,至少需要12年的時間,遵循醫囑慢慢調整劑量,更要固定追蹤,千萬不要症狀稍緩後就自行停藥,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什麼是甲狀腺風暴?

甲狀腺風暴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最嚴重的急性併發症,又稱為「甲狀腺毒性危象」(thyrotoxic crisis),是一種罕見的急症,患者會出現高燒、心跳過快(超過140次∕分以上)、心衰竭、昏迷、腹瀉、噁心、嘔吐、黃疸等症狀,年齡稍長的患者甚至會出現橫紋肌溶解、肝衰竭、休克、癲癇、多重器官衰竭等,多因長期未接受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或感染、甚至是情緒壓力等而誘發此病。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