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中醫調理防富貴病發作
字體
瀏覽人次:28561 返回列表


痛風在急性發作病情穩定後,於藥物治療的同時,另一個重點就是要注意調養,養治結合,才可以達到預防復發,甚至完全控制不再復發的目的。
 
痛風」的痛來匆匆、去也匆匆,來去如風,所以顧名思義稱之為「痛風」。「痛風」在中醫上是很古老的疾病,早在西元前5世紀時,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就對痛風有所記載,只不過那時人們對痛風的認識一直模糊不清,只知道這種病好發於宮廷王室的帝王將相及達官顯貴,所以又稱為「富貴病」或「帝王病」。歷史上有不少的王公貴族為痛風所苦,像是聖羅馬皇帝查理斯五世及其子菲力浦二世,均因飲食不拘、營養過剩,年輕時即患了痛風,甚至因此致殘;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生活水準的提高,如今愈來愈多的一般百姓也罹患了這種「富貴病」。

會罹患痛風,都是尿酸惹的禍,也就是病患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長期過高,這些尿酸大量地在四肢關節等處沉積下來,進而引發白血球的攻擊,導致局部關節的劇烈發炎,造成劇烈的疼痛。

尿酸這名字聽起來似乎挺奇怪的,其實也不難理解,它是體內代謝的產物,屬於酸性物質,大約2/3必須要由小便排出,只有少部分由大便排出,從字義上可以這樣來理解,需從尿中排掉的酸性物質,所以叫做尿酸。

先天性脾腎功能失調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林在裕表示,現代醫學所講的痛風相當於中醫的「痹症」、「歷節」及「腳氣」等症,中醫雖然沒有痛風的病名,但也有類似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的描述,如明朝張景岳《景岳全書》中記載:外因是陰寒水濕,濕邪襲人皮肉筋脈所致;內因是平日過食肥甘厚味,濕壅下焦;寒與濕邪相結鬱而化熱,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久則骨蝕。

中醫認為「痹證」是人體肌表、經絡遭受外邪侵襲後,氣血不能暢通,因而引起肢體、關節、肌肉等處疼痛、酸楚、重著、麻木及屈伸不利等一類疾病,均稱「痹證」,本病主要是由於風、寒、濕三邪侵襲人體流注經絡,導致氣血不和而成,現代醫學的風濕熱、痛風、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及腰肌勞損等均屬「痹證」範疇。

而過多的尿酸則是一種不該有的痰濁、濕濁,所以,中醫認為原發性痛風的主因在於先天性的脾腎功能失調,脾的運化功能有缺陷,所以痰濁內生,而腎分清泌濁的功能失調,則濕濁排泄量少緩慢,以致痰濁內生,此時如果又酗酒暴食、勞倦過度或關節遭受外傷,則會促使痰濁流注於關節及肌肉,造成氣血循環不良而形成痹痛,也就是痛風性關節炎。

急、慢性期各有調理法
痛風的診斷其實並不難,其典型的症狀就是在沒有外傷碰撞的情況下,腳趾、手指、踝關節及膝關節等四肢的關節突然有一處出現劇烈疼痛,痛風影響的關節主要是下肢,尤其是腳的大拇趾最為常見,患處的局部皮膚溫度會明顯上升,皮膚表面紅而發亮,摸上去會感到炙熱燙手。

雖然血中尿酸長期增高是引起痛風的關鍵,但是在痛風真正發作時,抽血檢查尿酸值往往都沒有異常,所以這個檢查對於痛風診斷的確定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亦非必要檢查項目,如果在發病前曾經抽血檢驗,發現血中尿酸增高,一旦出現痛風症狀時,就可以有99%的把握診斷出是痛風了。

林在裕指出,痛風在急性期關節紅、腫、熱、痛時,治療當以清熱利濕、化痰泄濁及活血通絡為主,處方為三妙丸加減;到了病久的慢性期,發作頻繁、腫痛不消、結節較多、關節破壞、關節週圍有瘀斑及長期不能活動體力較差者,治療以健脾利濕、燥濕化痰、活血化瘀及補腎壯骨為主,處方為薏苡仁湯加減;另外可外敷止痛消炎藥膏,其具有消腫止痛及活血化瘀的功效。

注重調養才不會復發
痛風在急性發作病情穩定後,於藥物治療的同時,另一個重點是要注意調養,養治結合,才可以達到預防復發,甚至完全控制不再復發的目的。

調養的方法很多,其中又以飲食調養最為重要的,痛風病患要嚴格控制飲食,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食品,尤其避免吃富含高普林食物,例如動物內臟、沙丁魚、豆類及發酵食物等,多吃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蔬菜水果,適量食用富含蛋白類的食品如魚、雞蛋及牛奶等,同時嚴格禁酒,尤其是啤酒,多喝水,每天最好喝水2000c.c.以上。

心理方面,則應盡量調節克服因疼痛出現的焦慮不安及急躁易怒等情況,保持心情舒暢及樂觀心境,同時適度的運動例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及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既可調整呼吸循環、緩解患者緊張及焦慮等情緒,又可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減少感染並避免痛風復發或加重,還能鍛練肌肉、骨骼及關節,有利於痛風的治療及康復。

另外,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重調養防止過度疲勞,不熬夜、不參加過度勞累及劇烈的體力活動,保持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同時注意盡量避免外傷等。
 
預防痛風的藥膳
跟所有疾病一樣,痛風當然可以預防的,在這邊提供幾道可以預防痛風的藥膳: 
 
◎百合粳米粥
◆材料與作法:百合10克,煎煮成湯汁,或加入粳米50克煮粥,可長期服用。
◆作用:百合性微寒,味甘,歸心、肺經;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藥理研究發現,百合含有秋水仙素等成分,對痛風性關節炎有防治作用,但風寒咳嗽或中氣虛寒及腹瀉者忌服。

◎山慈菇蜂蜜茶
◆材料與作法:山慈姑5克,煎煮成湯汁,加蜂蜜調服。
◆作用: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山慈姑性寒,味辛,歸肝、胃經。藥理研究發現,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素等成分,適用於濕熱型的急性痛風發作期,但虛證體弱者慎服。
 
馬齒莧米仁粥
◆材料與作法:馬齒莧、薏苡仁各30 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馬齒莧、薏仁與粳米共同煮粥,煮熟後加入適量白糖調勻即可食用,分2次,1日服完。
◆作用:此粥有清熱、利濕及消腫的功效,適用於關節紅腫熱痛明顯的急性痛風發作期。

◎土茯苓粳米粥
◆材料與作法:土茯苓20克,煎煮成湯汁,加入粳米50克煮粥。
◆作用:解毒、除濕、利關節,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可促進尿酸的排泄,適用於痛風患者。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7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