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刮痧、按摩,舒暢不上火
字體
瀏覽人次:32993 返回列表


天氣燥熱容易中暑,刮痧、拔罐、穴位按摩都有助於暢通氣血、改善血液循環,可以消火降暑氣。

文/連以晴   插圖/陳雅萍
 
台灣位處於亞熱帶氣候區,夏天悶熱的天氣類型常讓人只想躲在有冷氣跟冷飲的地方,如果逼不得以出門,也會趕快辦完事情後再次躲進清涼的冷氣堡壘中。但是就在這樣的「冷氣房」、「炙熱室外」來回奔波之下,將導致體內的熱氣無法順利散出,而逐漸堆積體內,最常見的就是「中暑」,這時民間最傳統的有效治療方式不外乎是「刮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黃正豪表示,刮痧可以幫助微血管擴張、促進體表散熱,加速血液循環,因此,當出現中暑或因肝火旺盛導致頭脹痛時,使用刮痧確實能減緩不適的症狀;而其他中醫療法包括拔罐、穴道按摩等也有同樣效果,讀者如果有上火的不適現象,都可以自行DIY處理改善,或到中醫診所就診,消除火氣入侵的煩悶感。

刮痧,疏散瘀積的氣血
刮痧時皮膚會出現紫紅色的皮下出血或瘀血的斑點,在中醫用語上稱為「出痧」,藉由出痧可以刺激體表經絡,疏散體內瘀積的氣血。許多人認為出痧顏色愈深、愈紫、愈紅就表示效果愈好,但是,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醫師提醒,當刮痧顏色愈深、愈紫、愈紅是表示症狀嚴重的現象,且患者體質也比較虛。刮痧時更不可以太大力,只要刮約20下,有出現發紅的小出血點就好。

刮痧具有解表祛邪、暢通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的效果,且刮痧不一定非要使用專業器材,除了正統刮痧板外,也可選擇生活中順手的器具,如瓷湯匙、硬幣、小圓盤等,只要用圓滑、無破損的那一面刮痧,不要傷害到皮膚就可以完成這個DIY療程。此外,為了減少刮痧時的阻力、摩擦力,並避免皮膚擦傷,應使用冷開水、米酒、萬金油、凡士林等充當潤滑劑,且像萬金油或青草膏等藥物,不僅具有潤滑功用,還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擴張毛細血管的功用。

中暑是刮痧最常治療的症狀,但其實刮痧的效果並不只侷限在中暑!陳潮宗表示,刮身上不同部位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如代表頭與身體之樞紐的肩頸部位,在退燒、去暑、祛風寒上有所助益,更有「肩頸一鬆,全身鬆」的說法;而背部正中線與兩旁約1~2寸的「督脈」、「膽經」、「膀胱經」,則可以緩解感冒症狀及預防感冒。

基本上,刮痧位置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針對穴位,也可以大範圍的刮痧,黃正豪指出,頭部的百會穴、耳朵頂點約2根指頭寬度的率谷穴、脖子、頸後、肩膀、上背部等是最多人刮痧的部位,當使用由牛角骨製成的刮痧板時,鈍的那一面就是處理大範圍刮痧,尖的一面可以刺激單一穴位,端看刮痧者接受方式。

刮痧務必遵守事項
而且一般人在刮痧時,也必須遵照注意事項,以免對刮痧者造成傷害:
1.女性的面部不可大面積、強力的刮痧。
2.刮痧時的場所要選在空氣流通的通風處。
3.刮完痧後,需先用乾淨毛巾擦拭皮膚上的油脂與汗水,並補充溫開水。
4.刮痧完要先休息,不要立刻投入工作。
5.被刮痧者如在過程中出現非常不舒服的感覺,就要即刻停止,採坐或臥的方式休息,喝些溫開水,必要時送醫治療。
通常健康的年輕人的出痧最快2~3小時,最慢至少1天就會消退,但如果是老年人或是症狀嚴重者,就可能遲至2~3天才會消失。如果過了1~2星期仍殘留出痧痕跡,這就可能是太用力刮痧而留下的皮膚傷害,需要小心照顧。

刮痧小技巧

1.刮痧部位用乾淨毛巾擦拭,或以75%的酒精消毒。
2.刮痧器具沾取潤滑劑。
3.刮痧器具的鈍緣以45度與皮膚接觸。
4.逆經絡方向刮,頭部、背部、四肢、腹部由上往下刮,臉部、胸部由內向外刮,切記不可來回刮。
5 刮痧順序:頭頸部→頭部→背部→胸部→腹部→四肢→關節。
6  若潤滑劑減少時,刮痧器具再次沾取。
7 每個部位刮20次左右,總時間以20~25分鐘為宜。

拔罐,可以通行氣血
人體在受到「六氣」刺激及體內五臟六腑的經絡氣血功能紊亂,而造成氣血運行不順、經絡傳導障礙的各種病理表現時,可以考慮使用「拔罐」治療。

中醫拔罐是藉由機械刺激作用、負壓效應及溫熱作用的原理,以通過人體體表穴位的局部刺激,利用經絡的傳導功能和雙向調節作用,扶助體內正氣,袪除病邪,來達到通行氣血、疏通經絡,達到致病健身的目的。

1.機械刺激作用
通過排氣造成拔罐的罐子內形成負壓環境,罐緣得以緊緊附著於皮膚表面,牽拉神經、肌肉、血管、皮下腺體後,引起神經內分泌反應,調節血管舒張、收縮功能及血管通透性,從而改善血液循環。

2.負壓效應
負壓作用使局部皮膚迅速充血、瘀血,小毛細血管甚至破裂,紅血球受到破壞而發生溶血現象。紅血球中血紅蛋白的釋放對人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可通過神經系統對組織器官的功能進行雙向調節,同時促進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膚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增強身體免疫力。

3.溫熱作用
局部的溫熱作用不僅能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還可增強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細胞吞噬能力。拔罐處血管緊張度及黏膜滲透性的改變,淋巴循環加速,加強吞噬作用,對感染性病灶形成一個良好的抗菌環境,且溶血現象的慢性刺激也可以對人體達到保健功能。

因此,有上火症狀的人,有時採用拔罐治療,可以適度改善不適。拔罐除了可以在中醫診所進行外,現在也可以輕易買到拔罐的器材,在家輕鬆做治療。但黃正豪提醒,民眾因沒有中醫背景,拔罐時間與罐子負壓程度可能難以控制,建議拔罐位置以肉多的部位為主,如肩膀、背部、腰部、手臂、臀部都是拔罐的理想部位,拔罐時間5~10分鐘即可,時間過久對皮膚或肌肉都會有影響,而罐子中的空氣抽出太多時,也容易在皮膚上留下局部變黑、起水泡等血液不流通的傷害,還是小心為上。

拔罐注意事項
1.姿勢舒適,可採坐姿、平躺、側臥或趴著。
2.應避開心臟區域和腋下、鼠蹊部等血管、淋巴密集處
3.初次拔罐者療程不宜過長,一週施行一次就好,視適應狀況緩慢增加。
4 拔罐後在局部塗抹消炎藥膏,預防皮膚感染細菌,並補充溫開水。
 
穴位按摩,可以降火
透過表淺的穴位按摩,以反射痛點來刺激五臟六腑活化細胞,可達到促進氣血通暢,改善新陳代謝的目的。有上火症狀的人,可以採用手指按壓、按摩棒輕敲穴道的方式,達到降火效果。

穴位按摩注意事項
1.修整指甲。
2.手掌暖和。
3.過飽、過餓都不適宜按摩,飯前或飯後30~60分鐘是按摩較好的時間。
4.肌肉放鬆。
5.按摩後喝溫開水。
 
不適合刮痧的人
雖然刮痧是相當簡便、操作容易的治療方式,但某些人可能不適合刮痧,包括:
1.身體過瘦者。
2.皮膚失去彈性、有破皮、傷口者。
3.水腫者。
4.血友病或有出血傾向者。
5.心臟病患。
6.經期或是妊娠婦女。
7.空腹時。
8.危重病症者。
9.對刮痧恐懼或過敏者。
10.有傳染性皮膚病,如癰瘡、癤腫、疤痕、潰爛者。
11.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12.糖尿病足患者。
13.局部骨折者,如鎖骨、肩胛骨骨折。
 
不適合拔罐者
1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包括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
2.血友病或有出血傾向者。
3.孕婦。
4.高熱痙攣。
5.老年人、幼童。
6.皮膚過敏者、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不適合穴道按摩者
1.患有急性傳染病或急性炎症的患者。
2.腹痛難於忍受按摩的病人。
3.有皮膚病、過敏或皮膚有傷口的人。
4.急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
5.有嚴重肺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的人。
6.各種腫瘤疾患的病人不宜過度用力按摩。
7.血友病或有出血傾向的人。
8.體內有金屬固定的人。
9.孕婦、經期者不可按壓肩頸。
10.妊娠婦女禁止按壓合谷穴、三陰交及腹部穴位。
11.有惡性貧血、婦女產後惡露未淨或久病體弱而極度消瘦者。
 
{內庭穴}
◎位置:腳背第2和第3趾縫間凹陷處。
◎功效:清熱和胃,改善口乾舌燥、便祕、噁心、煩躁等症狀。
◎按法:以指腹按壓,按壓時吸氣、放鬆時吐氣,每次20下,早中晚各按一次。
 
{神門穴}
◎位置:無名指與小指間延伸至手腕關節、橫紋上凹陷處。
◎功效:清心瀉火,安神、舒緩煩躁、胸悶、心悸。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下,想按就按。
 
{曲池穴}
◎位置:手肘彎曲成直角,於肘彎橫紋的頂端處。
◎功效:疏風清熱、消腫解毒,可改善青春痘、發炎的症狀。
◎按法:用拇指指腹以順時針方式揉按,每次5下,想按就按。
 
{合谷穴}
◎位置:大拇指與食指連接的虎口處。
◎功效:清熱解表,改善頭痛、咽喉腫痛、中暑的症狀。
◎按法: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到有痠痛感,每次按3~5分鐘,但妊娠婦女禁止按壓。
 
{百會穴}
◎位置:兩耳與眉間中心往上交會的頭頂處。
◎功效:升陽開竅、安神醒腦,有效改善頭暈、頭痛、失眠的症狀。
◎按法:五指合拳,以拳間施力按壓,每次3~5分鐘。
 
{肩井穴}
◎位置:兩側肩關節至頸椎的交會處。
◎功效:疏筋活絡,適用於身體僵硬、疼痛,能將火氣往下瀉。
◎按法:用按摩棒輕敲至出現痠痛感,每次約3~5分鐘,想按就按,但孕婦不宜。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2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