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姿勢不良肩頸卡卡,小針刀鬆解腰痠背痛
字體
瀏覽人次:8012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6

 

文/畢翠絲

 

和一般針炙治療的不同之處,在於針灸是對特定的穴位做刺激,透過穴位的特殊反應達到治療效果,而小針刀則是著重於軟組織的鬆解及減壓,兩者的治療方向和機轉不同。

 

現代人日夜不離3C產品,長時間坐在辦公及使用電腦,或是坐在沙發低頭滑手機,都會引起脖子、肩膀和上背部緊繃疼痛,甚至造成腰痠背痛。因為工作及生活型態緊繃,慢性痠痛患者愈來愈多,健保署統計,80%的民眾至少會有一次腰背或頸部痠痛的經驗,姿勢不正確已成21世紀文明病的主因之一。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彥融表示,因為姿勢不良,身體長期處於緊繃狀態,或是重覆勞動造成肌肉過度使用,又或者因扭傷拉傷、跌倒撞傷,都會導致肌肉或韌帶組織損傷,造成急、慢性發炎,長時間下來,也常見伴隨局部軟組織沾黏。

 

結合針和刀的新醫療工具

小針刀適合治療軟組織損傷性疾病和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頸肩腰腿疼等疾病。小針刀是將傳統醫學針灸「針」,和現代醫學手術「刀」,結合為一體的新醫療工具。

 

陳彥融曾經收治一名50歲的物流司機張先生,由於經常長途駕駛及反覆搬運重物,時常抱怨下背有疼痛感,經X光片檢查顯示腰椎有退化情形,除了有椎管狹窄及多處骨刺增生外,還伴隨有輕度的脊椎滑脫。雖然尚無手術需求,但患者戴著護腰繼續工作,疼痛感仍逐漸加重,除了長時間開車不舒服外,還沒辦法完整彎腰和抬腿,大幅影響工作。

 

症狀緩解過後,仍應注意後續保養

由於張先生長期搬重物,腰椎第345節都有骨刺,在下背脊椎正中間和兩旁都有明顯的壓痛,臀部也有多處緊繃及壓痛點;由於長時間的坐姿不良及施力不當,除了導致腰椎退化,同時也影響了臀部及下肢肌群連帶發生問題。為了減緩腰椎局部壓迫以及肌肉緊繃造成的疼痛症狀,建議張先生使用小針刀治療,藉由處理腰椎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腰臀部的下肢及特定緊繃之處,以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經過3次的小針刀治療,張先生的疼痛感明顯緩解,彎腰抬腿的角度受限情形也獲得改善。由於腰椎退化屬於慢性疾病,即使症狀緩解過後,仍應注意後續保養,因此,衛教張先生在搬運東西時應採取蹲姿,避免直接彎腰出力,工作出力時應使用護腰,同時配合腰部核心肌群的訓練,以減少長時間駕駛造成的身體負擔,避免疼痛復發。

 

症狀較輕的患者,13 次療程即可

小針刀治療依疾病複雜度,治療次數也不一,症狀較輕的患者,一般13次可以達到8成以上的緩解效果,但有些疾病複雜度較高,則需較多次數的治療,而每次治療期間需間隔一週左右。

 

小針刀治療時間短,不需留針在體內

 陳彥融表示,小針刀的針刃形狀是平口的,像是一字型的螺絲起子,是一種結合針與刀特性的治療器械。小針刀在剛開始發展時,針刃比較寬,因此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和出血都較為明顯,隨著使用演進改良,現行使用的小針刀針刃已經縮小許多,疼痛感也較少,其治療時間短,也不需留針在體內,過程中僅會感覺入針時的疼痛以及行針時的局部酸脹感,數分鐘即治療結束。

和一般針炙治療的不同之處,在於針灸是對特定的穴位做刺激,透過穴位的特殊反應達到治療效果,而小針刀則是著重於軟組織的鬆解及減壓,兩者的治療方向和機轉不同。

 

6大問題可用針刀治療

骨質增生:由於退化或是長期勞損,在頸椎、腰椎或其他關節附近產生骨質增生壓迫的情形,也就是俗稱的「骨刺」。

腱鞘發炎:因為出力不當或過度使用造成腱鞘發炎疼痛,例如媽媽手(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板機指(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 

肌筋膜發炎:於肌肉的筋膜組織發炎造成的急慢性疼痛,在局部常有壓痛、硬結、條索、緊繃、沾黏、增生等。

肌腱及韌帶發炎:由於過度使用或是外力造成的肌腱及韌帶發炎,如肘關節肌腱附著處發炎,造成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或是膝蓋扭挫傷時,造成的周圍韌帶組織損傷等。

關節病變:如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疾病等,造成疼痛和壓迫症狀,尚無立即手術需求者。

因組織沾黏、增生或攣縮造成神經血管壓迫:常見局部有麻木或感覺異常,合併放射性或特定角度的疼痛。

 

5種情形不適合針刀治療

由於小針刀治療的傷口會比針灸稍大一些,出血情形較明顯,感染的風險也略為增加,以下5種情形不適合針刀治療。

發燒,有全身性感染情形,或局部明顯紅腫熱痛有感染情形者,不建議針刀治療。

凝血功能異常者,血小板比較低,凝血因子不足,容易出血不止者,不建議小針刀治療。

開放性傷口。

局部組織壞死或深層有膿腫。

惡性腫瘤生長處。

針刺時間短,略有打針般的疼痛感

陳彥融進一步說明,小針刀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在入針過皮時,有比較明顯的疼痛感,在深層行針治療時會有脹、麻和酸等感覺,刺激量大時,則會有較強烈的酸脹感,治療後酸脹感可能留存數小時,約13天就會緩解。

 

小針刀治療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是局部出血與疼痛,出血時,以乾淨棉枝或棉球局部加壓就能止血,在37天可能仍會有輕微疼痛或瘀青,此屬正常現象。約一個禮拜左右就會消退,同時可搭配消腫止痛的藥物,一方面緩解治療處的疼痛感,另外也有助於組織復原和症狀改善。

 

另外,採行小針刀治療必須熟悉解剖構造,治療過程一定要避開重要的神經和血管或組織,選擇在安全的地方下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治療後注意事項

傷口感染

為避免感染,小針刀治療前後都會做消毒的動作,但患處在治療過後兩小時內不可碰水,兩小時後則可沖澡或洗手。在一天內不要浸泡在水中,如泡澡、泡溫泉等都需暫時避免,以預防感染。

 

局部出血

  在治療過程中偶會有出血情形,只要局部加壓止血即可,治療過後當天不要在出血點熱敷或是大力按摩,兩三天後可以溫敷按摩就可以。

 

 局部疼痛及傷口復原

  治療過後局部仍會殘留部份酸痛感,可搭配消炎止痛的中藥緩解疼痛感。飲食務必清淡,避免烤、炸、辣等刺激性或高甜度的食物,以免影響患者修復,也盡量避免過度出力,注意休息與適當功能復健。

 

適度休息及保養

  療程結束後要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休息,讓損傷處能完整修復,避免復發。治療後要維持正確的姿勢,配合肢體伸展和復建動作等,都有助於患處復原,特別是關節病變的患者更需注意姿勢保健,如腰椎問題者需注意出力及負重姿勢,頸椎問題者需注意頭頸的重心位置,長時間固定姿勢工作者,需要間隔一段時間起來活動。治療後續若有任何不適或症狀變化,則需盡速就醫檢查治療。

 

延伸閱讀:
預防偏頭痛除了預防性藥物 針灸也許是另外一種非藥物的選擇
針灸後有這些狀況,恐蜂窩性組織炎、癱瘓、死亡,找對醫師很重要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