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新冠疫情大爆發!!鬆綁最後一哩路,台灣如何與病毒共存?
字體
瀏覽人次:6267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0期

 

文/畢翠絲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兩年多,台灣清明節假期剛過,確診人數持續增加,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鬆口坦承:「清零已經不可能」,現在變異株大量傳播,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與病毒共存,未來目標在於「不要讓病毒爆發指數型成長」。

小兒科專科醫師林智葳表示,與病毒共存不代表放棄防疫,除非有特殊考量或禁忌,呼籲民眾要盡快施打第三劑新冠疫苗

 

感染Omicron變異株,以無症狀、輕症者居多

但與病毒共存,並不代表放棄防疫,舉例來說,蚊蟲也會夾帶部份嚴重病毒,比方說日本腦炎登革熱等,但現實上我們也不可能讓所有蚊子消失在地球上,不過,也不代表我們不會在夏天時不注意髒水、不使用蚊帳或其他防蚊產品,以及放棄施打日本腦炎疫苗。

 

與病毒共存4面向

疫苗注射率

台灣疫苗接種率第一劑達八成三、第二劑七成七,第三劑疫苗破五成,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最重要是防治重症,兩劑疫苗算完整了,民眾無論施打AZ莫德納BNT疫苗,重症的保護率都有85%以上或者是更高。

 

林智葳呼籲,最該注意高風險長者遲遲猶豫不打疫苗,目前約120萬人擔心害怕血栓、心肌炎、不舒服等副作用,或宗教等其他因素而未施打任何疫苗。數據指出,90歲以上長者未打疫苗致死率達25%80歲以上也有4.5%,若第三劑疫苗的覆蓋率能達60%~70%,更能獲得完整的保護力

 

自然感染人數

疫情爆發以來,台灣「防疫如同作戰」的觀念早已深植民心,防疫成果在國際上非常地亮眼,加上得天獨厚的海島地形,有利於邊境防守,感染人數相對偏少。

另外,一個國家若自然感染數達到67成,就能達到群體免疫,台灣走的路線在疫苗覆蓋率和自然感染數間逐漸提升,達到類群體免疫的狀態,再逐漸開放國門。

非藥物性介入

家中有老人或小孩的脆弱族群,本身已打23劑疫苗,白天出門工作,與人群密切接觸,不擔心自己染疫,但擔心小孩或極高齡慢性病長者,即使已打完2劑疫苗,免疫力仍差,抗體生成沒那麼好,染病風險較高。

 

單身族群本身已打23劑疫苗,比較不擔心染疫,或即使染疫也是輕疫,怕的是被隔離這件事,較常見的是「汙名化」,被隔離的當事人擔心鄰居對他有忌憚,心理的因素比較大。

 

建議親朋好友可透過網路、通訊軟體,給正在隔離的匡列者多點支持,對他們伸出友誼之手,破除汙名。此外,公共衛生的措施例如實聯制、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配合政府措施,將重症人數降到零。

 

口服抗病毒藥物

林智葳表示,新冠病毒演化到現在,民眾對於病毒的認識和措施越來越多、越來越優化,在下一批新世代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和各項公衛措施下,一定要逐漸走回疫情前那個全球交流的社會,在減少最多死亡或後遺症的前提下盡可能開放,真正的與病毒共存。

 

已採購Paxlovid口服藥,是有利的新武器

指揮中已採購Paxlovid(帕克斯洛維德)口服藥,是一項有利的新武器,服用藥物能降低8成住院和重症機率,發病5天內服用效果最好,超過5天仍然可以服用,但效果略差。雖然尚未經過完整三期臨床試驗,各國政府因應疫情緊急授權。不過,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口服抗病毒藥物,目前開放12歲以上心臟病患者、洗腎患者、免疫生成不全患者或癌症患者等高危險族群給予藥物。

 

林智葳提醒民眾,遵守防疫規定,才能避免產生破口阻絕病毒,但在被病毒感染後以無症狀或輕症收場,從而得到更高的抗體,才是保護大家的根本之道,最好的方式就是完整的疫苗接種,特別是高風險的老年族群。

 

目前PCR或口服抗病毒藥物是由大醫院或醫學中心提供,恐怕會排擠其他的醫療量能。新冠疫情未來勢必會走向流感化,口服藥必然要普及化,未來可能會釋放權力給基層診所,由基層醫師進行快篩,判斷是否為高危險群,或在診所立刻給予抗病毒藥物,以舒緩醫學中心的量能。

延伸閱讀:
與病毒共存接種第4劑有用嗎?保護力更短?恐造成免疫麻痺? 「最新研究結果」曝
蔡總統:目前防疫政策以「減災」為目標;指揮官:清零已經不可能,必然跟病毒共存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