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不只有腦中風,3部位也常發生中風,把握180天復健黃金期,降低身體殘障程度
字體
瀏覽人次:19977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3

 

陳大樂

 

中風主要就是血管阻塞,大家都知道,通往腦部的血管或腦部血管阻塞,就會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如果以這個概念來看,身體各部位的血管塞住了,也會造成各部位或是器官的中風,那麼身體的哪些部位或器官,比較容易發生血管阻塞呢?

 

什麼是中風?

彰化市漢銘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明表示,當我們沒有節制飲食、老化、遺傳、生活習慣不佳等原因,就會導致膽固醇

、三酸甘油酯等物質,累積在血管的管壁上形成斑塊,一旦管線阻塞、彈力下降,就會造成血液流動受阻。要知道身體的血管承載血液,是攜帶氧氣、各種營養到身體各處的交通管道,一旦阻塞,就會因為缺血、缺氧,而引起該部位或組織的壞死,就稱為中風。

 

中風一定發生在腦部嗎?不全然!林志明說,中風的定義是身體某部位的血管阻塞、破裂出血,而造成缺氧、壞死的狀況,以這個角度來看,身體各部位都有可能發生。以下帶大家看,身體的哪些部位或器官,比較容易發生血管阻塞?

 

心臟血管阻塞容易猝死

從內政部長廖風德到音樂才子馬兆駿、知名藝人戎祥等,都是因為心血管疾病引發中風而猝死。林志明說,心臟中風通常伴隨血壓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尤其以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最為常見。

 

高血壓性心臟病因為長期的血壓升高,使得左心室的負荷加重,而變得肥厚、擴大,最後引起心臟衰竭;冠狀動脈心臟病則是因為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得血管變硬、變窄,失去原有的彈性,造成血液難以流通,心臟肌肉因為缺血而逐漸壞死,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腸道中風的致命危險極高

一般人對於中風多半停留在腦中風或心臟猝死,其實我們的腸道也會中風,而且小腸比大腸更容易發生。林志明分析,比起腦中風跟心中風,腸道中風的致命危險極高,治療起來也十分棘手。

 

腸中風的醫學名稱叫做「缺血性腸壞死」,簡單來說,就跟腦血管缺血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腸道阻塞,使腸子的血流不足,導致氧氣和營養輸送不足而壞死。初期的臨床症狀是肚子痛及血便,偶有噁心、嘔吐的情況,少數患者會出現腹瀉、腹脹、背痛、食慾減低等狀況;隨著疾病的惡化程度,嚴重會出現腹膜炎、敗血症等,這時腸道多半已面臨壞死的狀況,非常危急。

 

缺血性腸壞死好發在超過60歲的年長者,他們多半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律不整的病史,再加上處在這個年紀的長者,通常少進食、少喝水,容易脫水、營養不足、平時活動不足,又沒有按時服藥、生活習慣也不節制,導致心跳節律異常,而引起血栓,不僅容易導致心腦中風,發生腸道中風的機率也很高。

 

腸中風通常需要切除壞死的腸道,以及做腸道吻合手術,如果切除的面積僅20公分以內,通常病人癒後狀況比較好;倘若壞死面積廣泛,健康小腸的長度僅剩下100公分(健康成人小腸約500~600公分),也就是俗稱的「短腸症」,未來可能必須靠靜脈營養來維持生命。

腎臟也會發生中風

林志明說,腎臟動脈阻塞的發生率僅十萬分之七,一般會發生是因為外力撞擊造成腎血管受損;或是本身有高血壓、心臟病病史,引起心房顫動、心律不整時,造成心臟功能減弱,使心臟血流不佳產生血塊,流到腎動脈引起阻塞而造成。

 

若是錯過治療黃金期,將會導致腎組織的壞死,造成慢性腎臟病,甚至引起腎衰竭,必須依靠洗腎過活;也因此,有高血壓及心臟病的人,日夜溫差大時,容易讓血管收縮異常,必須要提高警覺,才不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傷。

延伸閱讀:
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中風術後觀察中,旁人出現3狀況,FAST口訣念起來,把握黃金3小時把傷害降到最低
約1/5中風患者都有「1問題」,男女腰圍最好維持在「2數字」內,才能降低罹病風險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