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如何克服癌因性疲憊症?
字體
瀏覽人次:30560 返回列表

 

8成癌友患有癌因性疲憊症,且有13的人因而放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也將此病定義為疾病,對病患的影響,不容小覷。

 

文/王淺淺

 

擔任大樓管理員的莊先生,好長一陣子感覺腸胃不舒服,到基層診所檢查一度以為是胃潰瘍作怪,治了幾個月都治不好,經過詳細診斷追蹤和切片檢查,才確診是罹患胃癌。為了能夠徹底切除病根,年近60歲的莊先生又經過了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半年過去,最近他感覺自己動不動就四肢無力、懶洋洋、提不起勁,人也變得容易焦躁或憂鬱,對生活品質以及人際關係的影響,更是讓他整個變了一個人。

 

8成癌友患此病

疲憊症在各種慢性疾病中是很常見的症狀,上述就是臨床上很典型的患者自我描述的內容。萬芳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基銘表示,台灣癌症病人在接受治療期間,因為長期治療不舒服而產生「癌因性疲憊」(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累積久了就會造成患者許多負向想法,不知不覺走上絕境。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有78成的癌症病友有出現廣義的癌因性疲憊症,這不只帶來生活上極大的不適,更嚴重影響患者的療程進行以及抗癌的信心。

 

從病人的角度來看,心情不好很容易疲倦,對什麼事情好像都提不起興致,整天懶洋洋,而且在身體的表現會有四肢無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的狀況發生,進而在情緒部分也受到影響,出現有焦慮或情緒麻木,使得參與活動或他人社交的意願降低,有些人甚至嚴重到生活品質下降,或對工作的完成沒有成就感等,更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另一半工作,將整個家庭都嚴重拖累,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癌因性疲憊症定義為疾病,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也正式呼籲民眾應該正視癌因性疲憊症是一種疾病。

 

無確切藥物治療法,須從生活著手

癌因性疲憊症雖然已經受到全球醫界關注和討論,但截至目前為止,疾病的成因及機轉還是眾說紛紜,主因是臨床上CRF的病理機轉相當複雜,而最被廣為討論且可被解析的理論,認為可能是因為一種造成發炎的訊號促炎細胞激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造成以下3種反應:

 

1.透過內分泌中的重要系統下視丘-腦下腺-腎上腺皮質軸(HPA axis)抑制了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分泌。

2.造血細胞受到影響而產生貧血。

3.改變神經傳導物質(5-HT)的代謝所造成。

 

一般情況下,癌因性疲憊症是無法藉由睡眠或休息來改善不適情形,所以,一旦患者有了癌症相關身心疲憊症的症狀或感受,就應該從病理機轉評估改善方法。臨床證實,輔助和替代療法、緩和醫學的早期介入,都可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賴基銘指出,藉由生活習慣的改變,如運動、飲食甚至是藥物治療,針對患者三管齊下進行積極改善:

 

飲食:

◆首先,需攝取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可以幫助身體的修復,在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攝取高熱量及高營養密度的食物。

◆患者必須攝取足夠的水分,以量化來說,一天至少要攝取超過2公升的水,盡量避免喝咖啡或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因為會造成身體中的水分釋出,假若有腹瀉或嘔吐的症狀,就要喝更多水。

◆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各種維生素在身體扮演重要的角色,透過維生素的攝取可以幫助身體代謝,假若不易達成,可以經由營養師或醫師的建議,使用維生素補充劑。

 

運動:

癌友除了要多休息,運動也不可忽略。建議搭配每天早晚510分鐘的散步,乃至瑜伽、冥想和靜坐,這些低強度、規律的運動都很好,或是透過一些團體活動,提高患者活動的機會,重點是計畫必須是漸進的,避免一下子做得太多太快,可適時調整好,當感到疲倦時就應該適度休息,這些方法都是經過證實可紓解疲憊症造成的不適。

 

藥物:

癌因性疲憊症致病機轉複雜,加上藥物沒有健保幾付、藥劑研發成本太高,因此,始終還沒有個確切的治療方針或藥物問世,目前常見的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幾種:

◆治療貧血藥物,主要是針對貧血造成的疲憊。

◆中樞神經興奮劑,以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

◆類似百憂解等抗憂鬱劑,以治療憂鬱或沮喪造成的疲憊等精神用藥。

因為致病機轉不同,所以倚賴藥物治療的成效也很有限,目前有賴新的藥物研發,為長期疲累不堪的癌症患者及家屬帶來一些治療的新曙光。

不過,比起治療,賴基銘更強調在治療之前,盡速透過篩檢確診,以利早期介入開啟治療更為重要,現行臨床有使用台灣簡明疲憊量表(BFI-T)進行評估,透過主客觀的交互評估,希望解決癌症患者一個最困擾、最盛行、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癌因性疲憊症。

 

13病患因「癌因性疲憊症」中斷治療

患者身心俱疲下,甚至每3人就有1人因此中斷治療,或者就算已經做完治療,還是擺脫不了癌因性疲憊症狀的困擾。賴基銘進一步解釋,每個人都會有累的時候,只要休息就可以改善,但癌症病人因病所引發的心理性疲累,根本無法藉由睡眠或休息就改善疲累症狀,在長時間經歷癌症病友常見的掉髮、睡眠障礙、噁心、體重下降等不適壓力後,可能產生的一種主觀的感覺或客觀的體能衰退。臨床上,疾病的嚴重程度也會有頻率和持續時間的不同,一旦發現患者可能有類似癌因性疲憊的病癥,診療方就會加強回診監測。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81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