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潤好吸收吃粥健腸胃禦寒去暑氣
粥是四季皆宜的餐食,吃粥的好處很多,可禦寒去暑氣。粥的分子細、口感柔軟滑潤,適合病患和腸胃不適症狀者食用;?粥裡含有大量水分,有助於改善便祕
中醫調理防富貴病發作
歷史上有不少的王公貴族為痛風所苦,像是聖羅馬皇帝查理斯五世及其子菲力浦二世,均因飲食不拘、營養過剩,年輕時即患了痛風,甚至因此致殘;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生活水準的提高,如今愈來愈多的一般百姓也罹患了這種「富貴病」。
貧血調理藥膳
凡是有貧血、低血壓體質的人,常伴隨有頭暈、疲倦等症狀,從中醫的觀點來說,就是「血虛」的情形。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黃中瑀指出,低血壓或貧血的患者,的確容易有頭暈目眩、疲倦現象,甚至因血壓不足而出現偏頭痛症狀。這類患者通常以女性居多,依中醫的辨證原則來看,血虛在臨床上應以補血處方進行調養。
清明、穀雨,該做什麼事?
4月裡含有「清明」和「穀雨」兩個節氣,四月是春季最後的階段,清明在節氣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義,且自古以來,這一天便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日子。穀雨是春季最後的一個節氣,古代稱:「雨生百穀」,說明穀雨在農業方面的重要性。
立夏、小滿該做什麼事?
五月裡含「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立夏,為夏季之首日,古云:「立夏之日螻蟈不鳴,水潦漫。」是說立夏當天青蛙如果不啼叫,夏季將多雨。台灣有「入夏補老父」的俗諺,人們相信在立夏當天,要為年高的父親進補,不過台灣夏天炎熱,應是涼補而非熱補。
中醫治憂鬱,加針灸更有效
中醫常以針灸與藥方治療來安定心神,當然還必須重視心理的健康,並使生活壓力與情緒得以適當地宣洩,如此,才能維持身心靈的均衡與健康。
中藥入菜,西藥效果打折扣?
在我們的飲食生活中,或多或少會聞到或嚐到食物中添加些許的中藥材的氣味。例如滷味,在烹煮過程中,總會加點甘草、八角、陳皮、白芷等中藥材;冬天愛吃的麻辣火鍋湯底,絕大多數都是由中藥材去熬煮的;天冷時的補冬聖品薑母鴨、羊肉爐等,也必須要加點中藥材。
中西藥混吃,禁忌多
根據統計資料,高達72.7%的國人,生病時會中西藥併服,希望盡快治癒疾病,但是中西藥併服的學問多多,若未經醫師指示就隨意服用,不但對病情沒有幫助,還可能引發其他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