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孩子說:為什麼我都要聽你的?
字體
瀏覽人次:37393 返回列表

文∕王忠芳

 

個案故事

小明是林家的獨子,林媽媽是個標準以子為貴的家庭主婦,接受良好教育的她,從小明一出生後,就把工作辭掉,陪著小明學圍棋、學鋼琴、學網球……,全心全意栽培小明。

 

小明現在才小6,媽媽規畫讓他去考私立中學,但小明反抗甚大,因為他想和國小同學一起上學區的公立國中就讀。後來在媽媽半推半就的勉強下,勉為其難的去考私中的入學考,結果,真如林媽媽所願,小明考進了這所人人稱羨、以管教著名的私立中學。但在報到前夕,母子間爆發激烈衝突,林媽媽苦口婆心勸誘小明,去這所辦學嚴謹的學校就讀有多好,但小明卻爆出:「為什麼每件事都要聽你的?我為什麼不能和同學一起上公立國中?」林媽媽面對兒子的嗆聲,一時間氣結也心慌了,事後,她難過的對先生說:「小孩長大了,有自己想法了,不理媽媽的苦心了……」

 

 

 

 ▎楊瑞玉諮商心理師解析

12歲的小明,已經步入前青春期,開始有自己的朋友群、自己的想法,荷爾蒙的分泌,讓此時的他,想獨立自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成長的一部分。但也意味著小明和凡事照顧到位的媽媽,衝突才準備要開始……。

 

少子化的社會,有很多像林太太一樣的「直升機媽媽」,不是說林媽媽不好,而是林媽媽做太多,將小明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好的。當小明還小的時候,什麼都聽媽媽的安排,是個聽話的好孩子,但現在小明開始長智慧、會主動思考,當自主意識萌芽時,當然覺得媽媽囉嗦嘮叨、管太多,母子的衝突自然慢慢上演。一向乖巧順從的小孩,會情緒大爆發,跟媽媽這樣說話,通常是心裡有了以下現象:

 

青春期4階段心理狀態

階段→避免衝突,養出害怕情緒基模

孩子遇到強勢主導的媽媽,通常會選擇服從,以免媽媽不高興,但卻留下孩子避免衝突的害怕情緒基模。孩子長大後,即使面對違反意願的事,也會不自主的,先提取幼時的害怕情緒基模,評估對方的反應,再決定自己是否表達,但大部分的孩子,會放棄爭取自己的選擇。

◎這個階段的孩子,沒有明顯的言行反應,學習忽略自己的情緒,以尋求平衡。

 

階段→表達受挫,養出生氣情緒基模

有些孩子從小會積極爭取自己要的東西,包括穿什麼衣服、買玩具……等,當孩子開始表達想法時,媽媽是如何處理?如果媽媽是急於找理由說服,甚至拒絕溝通,對孩子來說,這種溝通挫折的不愉快經驗,容易養出生氣情緒基模,累積對溝通、甚至對媽媽的潛在怒氣。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學習表達自己想法時,需要父母的情緒安撫,以學習接受挫折或承受無奈。

 

階段→醞釀為自己爭取的戰爭

不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其實,是行為背後壓抑著不同想法的情緒。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有想法並期待落實,但卻同時得面對媽媽的異見時,孩子會先採取試探溝通的做法,例如小明多次表達想跟同學一起升學的心情,媽媽是選擇陪伴孩子學習面對割捨的遺憾,鼓勵小明好好把握跟同學的相處時光?還是只聽到學校相左,家長就努力找理由攻擊與說服?

 

這個階段的孩子,爭取自己想要的,心理上也處於不安與害怕,如果媽媽聽到兒子的異見,急於說服孩子改變,容易引發彼此更強烈的對立,讓溝通更困難。

  • 此階段需先進行情緒安撫,並輔以理智分析,才能減緩雙方情緒拉扯的強度。

 

階段→選擇放棄或點燃火線

孩子歷經嘗試溝通無效後,有時會暫時順服。但有些孩子在累積足夠的負面情緒時,會逼著自己面對害怕情緒基模,在一時衝動下,點燃火線為自己發聲,像小明一樣,但此時的表達,是不夠冷靜與理智的。

 

在這個階段,點燃火線的孩子,不相信自己的想法會被採納,因此,會採取強烈,甚至決裂的方式表達。此時,媽媽也經歷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若像林媽媽一樣,停滯在自己的錯愕與挫折中,就會出現強烈的傷心難過。此階段,需要先理解孩子正在經歷的歷程,在相信與接納孩子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進行較有效的溝通。

家長該怎麼做?

 

1213歲的年紀,小孩已經慢慢步入青春期,為人父母要學習開始放手,讓孩子學習主動思考。尤其與孩子進行溝通時,不能「一面倒」式的權威要求,必須要學習溝通,讓孩子心裡有所準備。

 

像小明就讀國中這件事情,其實媽媽可以朋友身分從旁分析,如果當話題只停留在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二選一」討論時,那將是一翻兩瞪眼的結果,父母應將眼光放遠、話題拉大,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與孩子討論求學後,以及10年、8年後人生的規畫與未來的可能性。

 

▌應先抽離「家長」的角色:先想像如果自己是孩子的朋友或老師,會怎麼跟孩子談這件事,這會幫助家長緩和與冷靜情緒。

▌提醒自己「他還是孩子」:當孩子慢慢長大,甚至比爸爸媽媽高大時,有時候會忘記「他還是孩子」,而失去循循善誘的耐心。

▌接納孩子抗拒的原因:得先接納孩子抗拒的原因,才有可能說出安撫孩子情緒的言語。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邏輯:父母通常站在太遠的未來看事情,所以,看到很多孩子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這些經驗與智慧彌足珍貴,需要慢慢分享讓孩子知道。

▌把話題範圍放大:不要侷限在公校與私校的選擇,討論話題應是放大到行為品格、人際網絡、求學求職、未來的遠景……等。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給彼此一些時間,不要期望一次就要孩子全盤接受,除了給孩子思考時間之外,若孩子做了您期待的決定,更可以給足孩子面子,大大讚賞他的成熟。

▌適時尋求協助:如果發現親子溝通窒礙難行時,需適時找學校老師或心理諮商師即時協助。

 

對孩子的管教要設底線

在電視、電腦,甚至手機等3C產品的影響下,現在的小孩與以前相較,早熟許多。某些孩子的心態甚至被扭曲,父母的教育與溝通方式必須與時俱進,以傳統權威方式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只會在家裡上演一場又一場的黑羊白羊過橋記;但如果採取過於民主尊重的方式,強調「要讓孩子有快樂的童年」,最後容易演變成讓孩子「勒索」父母,對父母予取予求。因此,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一定要先訂下清楚的底線,父母雖然希望孩子在快樂健康的環境下長大,但孩子該有的責任與義務,也該乖乖遵守。

 

在心理諮商門診中,曾有父母陪伴9年級女兒求診的案例,女兒從小在電視、電腦的世界中成長,電腦是她最好的玩具,也是最好的朋友。上了國中,因功課壓力愈來愈大,父母一再要女兒少玩電腦遊戲未果,沒辦法只好使出殺手?──將網路與電腦移除,要求女兒多花心思在課業上,無奈卻換來女兒的強烈反抗,並以拒絕上課、敷衍功課等,來回應她的父母。父母帶她來接受諮商時,她甚至整個情緒大爆發回嗆說:「我上網玩遊戲、聊天,會讓我很快樂,為什麼我的父母不讓我快樂呢?只要他們讓我繼續上網玩電腦,我會保持課業進步。」 

 

其實,這個女兒已經很明顯的罹患了「網路成癮症」,只要不上網、不能玩電腦,生活就沒有重心,甚至不快樂。尤其國中9年級,正是功課壓力最重的時期,女兒習慣性的以上網來尋找快樂,逃避與擺脫功課的壓力。由於現在過度爆發的資訊,很容易讓孩子誤解並學習,一旦在小的時候,沒有給孩子明確的規矩與底線,孩子就很容易在青春期出現抗拒行為,包括行為退縮、拒絕表達溝通、拒絕上學、零星暴力行為,甚至離家出走等負面行為。因此,父母從小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清楚自己設下的底線,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絕不能鬆手,不能因為「要讓孩子快樂」的初衷,就抹煞了孩子應該遵守的底線。

 

扮演孩子的人生導航

青春期的青少年,由於大腦內的灰白質正重新建構系統,因此,行為上容易出現叛逆、頂嘴、忤逆等行為,但此時的大腦重新建構時期,對青少年期的孩子們而言,也正是人生最佳的雕塑與開創時期,陪在旁邊的父母得認真思考──「我們想要教出怎樣的下一代,培育出怎樣的國家未來主人翁?」腦,是最忠實的接收器,但是,不會辨別好與壞,如果此時灌輸它負責認真勤懇的道德觀,大腦就忠實的將這道德觀,烙印在記憶系統裡。例如,大腦接受的是「送他一根火柴和一桶汽油」的訊息,大腦也會忠實將此訊息反映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在手機、電腦充斥的3C時代裡,現在的父母要比以前的父母,更難扮演好適當的角色。因此,在無法杜絕外界不當訊息影響孩子的前提之下,父母要學習當孩子的導航,適時的尊重與放手,讓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自己學習打方向盤、加油、剎車、閃過坑洞,但父母還是得隨時充實自己、與時俱進,才能扮演好孩子的人生導航角色,協助孩子在人生困頓迷惑時,陪伴安全安心的走出迷霧,衝破驚濤駭浪。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72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