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得了食道癌,該如何治療?
字體
瀏覽人次:34548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408期】
 

早期食道癌的黏膜病灶變化都很細微,可透過窄頻影像技術及擴大內視鏡,偵測棕色的病變區域,可以發現食道黏膜表層血管增生,提高診斷率。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建議,50歲以上有抽菸、飲酒、嚼檳榔的人、喜歡吃醃漬、燙舌食物的人,以及食道癌家族史、曾罹患頭頸癌者等高危險族群,每年應定期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篩檢。

 

李章銘指出,藉由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切片組織病理顯微鏡檢驗,確診罹患食道癌之後,可利用食道內視鏡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正子攝影電腦斷層、支氣管鏡檢查及上消化道內視鏡攝影,評估腫瘤侵犯黏膜的程度,並判斷是否有局部淋巴結轉移、遠端器官轉移,做為選擇進行治療療程的依據。

 

早期手術治療,中晚期合併放化療

李章銘說明,根據臨床食道癌治療指引,第1期可使用內視鏡下黏膜切除術、食道熱射頻燒灼術將腫瘤去除,或是使用光動力治療,透過注射一種光致敏劑,讓腫瘤細胞吸收特殊的光波,產生自由基造成腫瘤毒殺現象,一星期後就可以恢復進食,影響生活的程度最小。

 

2期以手術治療為主;第3期則需要合併化學及放射線治療,療程約13個月,半數患者腫瘤會縮小,放射治療後再接受手術治療;第4期以放化療為主,控制病情避免惡化。

 

治療新趨勢:內視鏡+機械手臂手術

目前癌症治療的趨勢,朝向標靶治療及免疫療法,帶給無數患者治療上的新契機,但對於食道癌仍缺乏有效的具體研究報告。不過,外科手術治療卻有突破性的新進展。

 

李章銘強調,多數食道癌患者治療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但食道長約2025公分,連接咽喉與胃部,鄰近心臟、肺部及脊椎重要器官,更橫跨口腔、頸部、胸腔及腹部。傳統手術需開胸剖腹做全食道切除,同時以胃管、大腸當作替代進行食道重建,留下長約2030公分的大傷口,手術風險、術後併發症風險較高,疼痛指數可達

45分以上,平均住院超過15天,患者復原期較長,預後也較差。

 

120年來,隨著內視鏡手術發明、機械手臂引進,利用胸腔鏡及腹腔鏡進行微創食道癌手術,大幅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例如肺炎機率從傳統手術的30%降低至小於5%,傷口縮小至23公分;但患者的胸腹部各約45個、頸部12個傷口,傷口數目仍多達10個以上

 

單孔微創食道癌手術,傷口小、減少疼痛、恢復快

3年前,台大醫院發明全球第一個胸腹腔鏡單孔微創食道癌手術,藉由目前影像設備與手術器材的進步,經由胸腔及腹腔的單一微小傷口,若需要再進行頸部淋巴結廓清,只需要在頸部開2個小傷口,如此即可進行全食道切除與重建手術治療,外觀與術後疼痛感進一步獲得改善,目前累積60多名成功個案。

 

李章銘指出,根據台大醫院統計,比較傳統微創及單孔微創手術,患者傷口數目從810個減少至24個,術後疼痛明顯減少30%,疼痛指數從2分降至1.5分,住院天數從1014天縮短為7天,患者隔天就能下床走路,第2天自由活動,術後併發症相當,長期存活與預後則有待進一步追蹤評估。
 

食道癌各期別治療方法及存活率

期別

腫瘤侵犯情形

治療方法

存活率

1

腫瘤侵犯黏膜層或黏膜下層

1.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

2.食道熱射頻燒灼術

3.光動力治療

經治療5年存活率約67

2

2A─腫瘤侵犯肌肉層

2B─腫瘤侵犯超過肌肉層

1.手術治療為主

2.術後化學或放射線治療為輔

經治療5年存活率約有34成。

3

腫瘤侵犯到外膜層、局部淋巴結轉移

1.合併化學及放射線治療

2.腫瘤縮小可進行手術治療

經治療5年存活率約有23成。

4

腫瘤侵犯到周邊器官、遠處器官轉移,常見如肺臟、腹部、肝臟、骨骼、腦

1.化學及放射線治療

2.症狀控制

經治療5年存活率不到1成。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