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碧芳
大多數的近視族群都合併有散光,但對散光並不是很了解。散光就是一般所謂的「亂視」,正常的角膜是呈現圓球狀,若是角膜的弧度不正確,可能是橢圓或橄欖球形時,因為水平和垂直的屈光率半徑不同,使得進入眼睛的光線無法聚焦,就會讓物體的水平部分清楚時、垂直部分就模糊,散成不同的影像,讓看到的東西變得混亂,這就是散光。
「一般來說,角膜表面的弧度在胚胎時期就已經決定,多是天生的,度數比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台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碩方表示,一般規則性的散光,是因為眼皮壓力太小所導致,至於後天性的不規則散光,比如說是角膜發炎、配戴隱形眼鏡所引起的感染,甚至是手術後曾做角膜縫合的後遺症,就需要以手術進行矯正。低度數(100度以下)散光如果沒有合併其他近視、遠視問題時,通常不用配戴眼鏡。
雖說天生性的散光無法預防,但卻可以及早發現、及早矯正。學齡前的孩童如果有高度散光(超過100
不矯正很模糊,眼睛會疲勞
正由於散光是眼球的屈光率不同,對平行光線無法聚焦,所以看東西時總是很模糊,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視覺的疲勞,也會讓視力下降。其次,有散光的人,為了要看得更清楚,也會把頭傾斜,就可能會造成斜視。家長如果看到小朋友看電視或黑板時,如果是用歪頭的姿勢看,可能就是因為散光導致正視時眼睛看不清楚,歪頭剛好可以把瞳孔外圍的光線擋住,讓視線變得集中。不過,久而久之,就容易讓近視加深,因此要及早到眼科檢查矯正。
常常瞇著眼睛看東西,也是散光的一大症狀。尤其是高度散光,為了看清目標,就會透過眼肌肉的調節,瞇著眼、皺著眉頭,來提高視覺的清晰度,但卻因此造成疲勞、眼睛疼痛,導致無法長時間近距離工作,甚至可能會有頭痛症狀。
鄭碩方說,雖說散光是以天生的居多,使用3C產品比較不會影響散光的度數,不過,如果在行進間緊盯著螢幕,就會讓眼睛焦距不斷改變,造成過度疲勞,這就可能造成近視度數加深,或者是因為散光看不清楚而經常瞇著眼,就會造成眼睛過度使用,反而讓近視加深。
很多人有疑問,幼兒的散光度數會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減輕?多接觸大自然可否幫助預防?甚至經常揉眼睛,會不會讓散光度數增加?對此,振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蔡佳臻解釋,除了幾種比較罕見的角膜疾病之外,散光度數通常不會改變,而多多接觸大自然,的確能保護眼睛、比較不容易近視,但對散光卻沒有幫助。
至於揉眼睛時,因為需要閉上雙眼,這時眼球會向上移動,揉眼時,壓力會聚集在眼球的下方造成角膜下方的弧度出現變化,如果角膜弧度不平均,就會出現散光。
預防散光對近視的危害
1、建議若散光超過100度以上,可配戴眼鏡矯正。
2、要多看遠方的遠山綠樹。
3、閱讀時的光線一定要充足,光線的來源最好來自左後方,且不要在搖晃的車上看3C產品或書籍。
4、不要用眼過度,操作電腦或看書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約40~50公分,且每半小時最好休息5~10分鐘。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