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貓爪抓傷或舔咬造成的貓抓病專找愛貓人
字體
瀏覽人次:37819 返回列表

家中飼養貓咪的飼主,應定期為貓咪清潔,按時為貓咪除蚤,定期找獸醫師檢查健康狀況,減少去戶外與其他貓咪接觸,以降低貓蚤在貓群間互相傳染的機會。
 
文/王瑋   攝影/劉芳婷

趁著涼爽的好天氣,6歲的小恬跟著爸媽一起外出郊遊,路邊看到一隻惹人憐愛又不怕陌生人的貓咪,小恬索性蹲下來跟貓咪玩了起來,直到媽媽叫她才依依不捨離去,臨走前,還跟媽媽說:「那隻小貓咪真可愛!好想帶回家養喔!」
回到家後半個月,小恬開始有些倦怠、發燒,媽媽焦急的帶她去看醫師,經過一連串的檢查才診斷,原來小恬罹患的是「貓抓病」,但小恬的媽媽百思不得其解,回想那天帶小恬出去,雖然有短暫跟貓咪的互動,但完全沒有被貓抓傷的痕跡啊!

一般民眾很少聽過「貓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這個疾病,由於感染者會有倦怠、發燒或肉芽腫性淋巴腺炎,因此也稱為「貓抓熱」。該病早在1950年便被發現,是亞急性且通常會自癒的細菌性疾病,致病原是一種以貓為寄生宿主的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患者可能因為受到貓爪抓傷或舔咬,而在皮膚產生紅色丘疹,甚至造成淋巴腺腫脹。

經貓蚤相互傳染,不會人傳人
台灣則在1998年首次有病例報告,每年由疾管局公布之確定病例約為15至30例,多以年輕人及幼童為多,根據資料顯示,2010年全年首度突破55例,為例年來較高的確定病例數,分布地區則以新竹、彰化以北地區較多,推測可能的原因為飼主增加,以至於病例數有增加的趨勢。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邱南昌表示,貓抓病的細菌原「韓瑟勒巴通氏菌」,本身屬於無害的細菌,貓咪之間藉由貓蚤而相互傳染,所幸不會人傳人;一般而言,通常在1歲以下的幼貓身上會比較容易發現,雖然沒有具體的研究證實,但為何幼貓較易帶菌?推論可能是因為老貓已提早對此產生抗體有關。
貓抓病平均潛伏期約3~14天或更久,通常5~50天會產生淋巴腺病變,症狀一開始並不明顯,不見得是抓到的地方直接產生丘疹,外傷的情況也不像一般傷口感染般,容易因傷口惡化而出現蜂窩性組織炎,但受感染的患者,細菌會沿著與貓接觸或抓傷的地方向身體蔓延,平常健康的人可能會感到一段時間的不適,但可以自行痊癒,只是會因為長時間斷斷續續的發燒,而讓病人感到困擾與不安,懷疑是否為惡性腫瘤、白血病等嚴重疾病。

另外,較易觀察的症狀還包括淋巴腺腫脹,部分病人可能導致侵犯眼睛後方的神經病變,而免疫功能較差者,特別是HIV感染者,較易發生菌血症、紫斑狀肝及血管瘤等病變,需要特別留意。

病情進展不快、治療時間久
隨著家中飼養貓的民眾愈來愈多,貓抓病每年感染者的病例也出現變化,根據疾病管制局的統計,台灣地區2003年至今,每年確診病例達14~43例不等,平均每10萬人口確定病例數為0.2以下,相較美國每年貓抓病的發生率為10萬分之4低了許多。

觀察貓抓病的感染病例中發現沒有男女差異,也無季節之分,但以地域性來說,則以北部確診病例比例較高,難道是北部的貓群較易帶有巴通氏菌?醫師表示不然!可能與飼養人數、就醫習慣或通報病例數有關。
早年貓抓病的發生原因未明且沒有特效藥,儘管病人有疲憊與倦怠感,且合併發燒等不適,但即使沒有就醫也會自行痊癒,因此,該病的資料一直無法獲得有效的追蹤。

自2007年起,疾管局已將貓抓病例為第四類傳染病,醫師會在評估病人臨床症狀與典型表徵,同時詢問接觸史,一旦懷疑為可能病例需由醫療單位通報並採樣送檢,但造成貓抓病的巴通氏菌無法藉由普通的細菌培養檢出,在診斷上會先以抽血了解病人抗體或進行淋巴腺的病理切片,進行染色後以分子生物學檢驗方式
約1~2週可以獲得結果。

貓抓病的治療以服用抗生素為主,但由於該病屬於亞急性疾病,有病情進展不快、治療時間久等特點,因此,抗生素的服用要依醫囑連續吃上幾個禮拜,才能觀察是否真的痊癒。

過去馬偕紀念醫院就曾經收治一名10幾歲的小女孩,因為間歇性發燒時間長達一個月,經切片後確診為貓抓病,但因為病人家裡根本沒養貓,一度讓家屬感到相當震驚,直到詢問女童過去是否有與貓接觸時,女童才坦誠曾餵養流浪貓並且跟貓有互動。

不需聞貓色變,注意清潔
到底如何才能避免與寵物親近但又不受傷害?邱南昌提醒,該病名稱可能嚇壞許多人,但實在不必要「聞貓色變」,在戶外遇到野貓,即使有餵食,也應盡量減少接近的機會。而家中飼養貓咪的飼主,則應定期為貓咪清潔,按時為貓咪除蚤,定期找獸醫師檢查健康狀況,減少去戶外與其他貓咪接觸,以降低貓蚤在貓群間互相傳染的機會。
由於貓抓病多是經由皮膚接觸或受傷所致,建議民眾與貓咪或寵物互動時,應穿長袖衣物,接觸後應以肥皂洗手,注意清潔,必要時可以戴上手套,以減少感染機會。
 
被狗抓咬傷,也可能感染
雖然名為貓抓病,但卻不一定是被貓抓所造成,過去也曾有少數病例發現,被狗爪抓傷或咬傷也有可能感染,還有人曾經到澳洲抱著無尾熊拍照,不慎被抓傷,返台後被診斷為貓抓病的例子。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1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