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關節鏡軟骨再生膝關節炎患者新選擇
字體
瀏覽人次:37521 返回列表

新式的關節鏡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術,在關節鏡的協助之下,只要經由一個0.3~0.4公分的小傷口,即可以診斷病灶的大小及嚴重性。
文/洪文嵐   圖片提供/周正義醫師
 
膝關節退化讓不少中老年人的行動受到影響,維骨力等含有葡萄糖胺的產品深受此族群的青睞,直至拖到不行時,再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自身的組織還是最好的,醫界利用關節鏡,讓自身軟骨得以再生,改善關節的問題。
50多歲的王女士住在公園一帶,4年前聽到日行一萬步可以減肥健身,不但勤於走路,甚至改以走路上下班,每天平均要走上2~3個小時。一年前,王女士走路時察覺膝蓋有點緊緊、痠痠的感覺,雖然曾經求診,但並未發現任何異常,而每日吃維骨力保養,然而症狀卻沒見改善。半年前,王女士有一次走路下班時,突然雙腿無力,跌坐在地上,爬不起來。經就醫檢查發現,王女士因運動過度,已讓膝關節軟骨磨損變形,經過骨科醫師使用關節鏡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術,讓她得以繼續走路。

不當使用,膝關節易受傷
台北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周正義表示,膝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是因長期不當地使用膝蓋,以致膝關節面光滑的軟骨出現病變、磨損。
傳統治療膝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多採症狀療法,包括口服止痛消炎藥、物理治療、針灸、軟骨營養劑(葡萄醣胺等),以及熱門的玻尿酸關節液黏稠補充劑等,但是這些方式都只能減緩患者的症狀,等到症狀嚴重時,可能還是需接受人工關節置換。
周正義指出,如同牙齒一樣,牙痛可能是蛀牙,經過洗牙、抽神經、補牙、根管治療都無法處理後,才需要拔牙或是植牙,並不是一出現牙痛就需拔牙或植牙,也並非每個膝關節疼痛者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畢竟還是自己的牙齒和膝蓋最好。
膝關節軟骨因沒有血管神經組織,本身無再生能力,如何使軟骨重新長出來,成為醫界研究的重點。

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軟骨組織
新式的關節鏡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術,在關節鏡的協助之下,只要經由一個0.3~0.4公分的小傷口,即可以診斷病灶的大小及嚴重性。在清除病灶軟骨處的碎片之後,於病灶處鑽洞穿入骨髓,讓骨髓的血液得以流通,以期經由骨髓細胞轉化成新的軟骨組織。
經過追蹤2000例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發現,關節鏡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術對於早期的關節炎,確實可達到軟骨再生的目的。雖然再生的大半是品質較差的纖維軟骨,但其中還是有正常的透明軟骨。
年紀愈輕、病灶愈輕或是男性患者,因再生能力強,透明軟骨所占的比例較高,再加上組織遭破壞的程度較輕,治療的滿意度較高。輕、中度病灶者,也可以獲得7~8成症狀的改善,甚至有些患者經長達10年的追蹤,仍有滿意表現。
治療過程中建議接受追蹤,以了解軟骨再生的情形。至於飲食方面,目前並沒有研究證實飲食與軟骨組織再生的相關性,但建議可以多吃點富含鈣質的食物,再加上維生素B,有助鈣質吸收。

適用於早期膝關節炎患者
周正義強調,隨著關節鏡的使用,已可從小傷口看到軟骨組織的變化,並進一步處理病灶,減少日後人工關節的置換率,讓病人保有自身的組織,是早期膝關節炎患者的新選擇。
40歲以上者會開始出現膝關節退化的早期症狀,例如一般人走一小時沒問題,但退化後,只要走一個小時就會覺得膝蓋痠痛,到了50、60歲,膝關節退化的情形會更明顯。年紀長者的膝關節疼痛,多半來自退化性關節炎,至於年輕人則多是運動造成的傷害,例如半月板破損、韌帶斷裂、軟骨軟化等。
醫療的進步提供患者改善症狀的方式,但平日的保養還是最重要的。周正義建議,平日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必要時可至骨科做檢查及諮詢有哪類運動是適合自己的,如有膝退化則應避免從事膝負荷過重的運動,如爬山、爬樓梯等,同時也要避免手提或是背負重物,可改用手推車載運。
此外,應盡量避免蹲、跪等動作,行走時,可以使用拐杖、雨傘做為輔助,並加強膝關節肌力的運動。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3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