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夏季常見2種皮膚疾病,常見在頭皮、鼠蹊部、腋下,預防復發7招
字體
發佈日期:2023/05/02
瀏覽人次:6612 返回列表

隨著天氣漸漸轉熱,許多皮膚問題也會悄悄出現。台灣夏天悶熱、潮濕,本身皮膚耐受力不佳的人,若承受額外的刺激,譬如日曬、汗水、高溫或濕氣等,常會導致皮膚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皮膚科醫師邱足滿表示,濕疹和毛囊炎都是夏天常見皮膚疾病。

 

濕疹預防與治療

濕疹是皮膚發炎的一種表現。邱足滿說,濕疹沒有一個特定的成因,但由於氣候悶熱,大量流汗刺激局部皮膚,的確容易造成皮膚發炎而出現濕疹。濕疹的症狀是頻繁的癢跟發炎,通常出現在臉部、頭皮、腰部、鼠蹊部、腋下、四肢、背部等部位,會使皮膚變紅、乾燥、變厚,甚至滲出液體。

 

1)     保持衣物乾爽,最好以棉質衣物為主;流汗應僅快擦乾,並換上乾淨的衣服。

2)     忍不住抓癢時,可以用手帕擦冷水或塗薄荷油止癢。

3)     養成塗抹潤膚或乳液的習慣,因為保持皮膚濕潤,可以控制輕微症狀。

4)     狀況嚴重的話,可使用類固醇藥膏,減輕癢跟紅疹現象。

 

毛囊炎預防與治療

最常見的毛囊炎是細菌感染所致,其次是真菌或黴菌感染。毛囊炎是指毛囊發炎的表現,包括前胸、後備、頸部、四肢、大腿內側、鼠蹊部、頭皮等,都可能發生毛囊炎;如果發生在臉部,也就是所謂的痘痘、粉刺。發生原因除了夏季氣候悶熱,造成油脂不當分泌之外,跟使用厚重的保養品或化妝品、穿著不透氣的衣物等都有關係。

 

1)     選擇透氣好、會吸汗的衣物,大量流汗應儘速沖洗擦乾,避免皮膚長期處於悶熱潮濕環境。

2)     若是細菌性毛囊炎,急性期可採用抗生素藥膏;也有醫生會視情況,使用外用A酸、果酸、杜鵑花酸。

3)     若為黴菌性毛囊炎,則可使用外用或口服的抗黴菌藥物。

 

延伸閱讀:
·
臭襪子洗過仍有味道? 這樣洗才能保持彈性又不臭
·襪子穿到鬆垮、破損恐害香港腳、靜脈曲張! 皮膚科醫授「4招」除臭、防細菌孳生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