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而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癌。由於國人飲食西化、習慣改變及缺乏運動使得大腸癌發生率增加,雖然說國人大腸癌好發年齡大多為50歲以上,但近幾年大腸癌年輕化的案例也不少。
常外食、愛吃油炸物 健檢發現高度癌化風險瘜肉
一名39歲的莊先生,飲食習慣經常外食、少吃蔬菜,也偏愛吃油炸物,因知道飲食習慣不健康,也自認自己的腸道健康可能不是很好,加上他的父親在去年發現罹患大腸癌,多多少少都會讓他擔憂自己也會有罹患大腸癌的可能。透過健康檢查赫然發現一顆瘜肉,為他操作大腸內視鏡檢查的醫師也在檢查同時為他做瘜肉切除,經病理送驗後發現是一顆具有高度癌化風險的進行性腺瘤。
大腸癌95%都由瘜肉演變 定期篩檢莫輕忽
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說明,以莊先生這個案例來說,飲食習慣偏愛吃高脂肪食物以及家中有大腸癌家族史,就是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並進一步指出指出大腸癌的發生,高達95%都是由瘜肉(主要為腺瘤性瘜肉)發展而來,這個過程一般需5-10年,還好莊先生的警覺性高,安排篩檢的主動性也高,只需做大腸鏡檢查就可輕易將這顆在未來可能會發展成癌症的病灶移除。
腺瘤性大腸息肉切除 可降9成大腸癌風險
梁程超強調,不是只有高危險族群才需做大腸癌篩檢,「大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並且已連續15年蟬聯冠軍,「大腸癌篩檢」已經可以說是國人一生必做的檢查項目之一。建議國人年滿50歲務必接受由國健署所提供的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篩檢,研究證實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若檢查結果發現異常,務必安排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因為其中約有5%是大腸癌,但會有比較高的比例是早期大腸癌。
另外,有50%會有腺瘤性大腸息肉,只要經由內視鏡的切除,就可以降低高達90%大腸癌的風險。至於高危險族群,也許建議可提早至35-40歲,就可為自己安排大腸癌篩檢,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
延伸閱讀:
·飲食養生、不吃燒烤油炸、不菸酒...大腸息肉切除又長! 醫揪「6個大腸息肉最愛體質」
·大腸癌「常見7大特徵」!腹痛、多屁秒中 罹癌友公認「做1事」最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