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肺癌名列國人10大癌症死亡榜首,透過1檢查能降低死亡率,傳統X光檢查不準嗎?
字體
發佈日期:2023/08/11
瀏覽人次:5648 返回列表

根據衛福部資料,癌症已連續41年居十大死因首位,其中肺癌已連續多年蟬聯榜首。據2018年統計台灣肺癌發生率為全球第15名、亞洲第2名,肺癌風險因子包含家族遺傳,環境空污暴露及長期致癌物接觸(如吸菸及二手菸),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等。

因來源多元且部分原因難以避免,加上早期多無症狀,常因其他原因照胸腔X光才意外發現,2019年統計台灣初診斷肺癌為第一期僅約三成,至少40%發現時即為第四期末期癌症。因發現偏晚,肺癌整體5年存活率僅35.4%。

 

傳統X光難以偵測小病灶

傳統X光難以偵測小於0.5公分以下病灶,且因成像原理,有約20%的肺也會被骨頭、橫膈膜及心臟遮蔽,電腦斷層則如同衛星空拍圖,即使不打顯影劑,亦可清楚發現肺角落細小病灶。

其輻射暴露劑量約為標準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1/5,估計小於2毫西弗,約等於15-20張X光,相對安全。國健署於111年7月起推動第五癌篩肺部LDCT,對於年紀符合的高風險族群,包括(1)吸菸史超過30包年且戒菸小於15年,及(2)具一等親內有肺癌家族史者,補助一次免費LDCT檢查。對疫情長達三年而延誤健康檢查民眾而言是一大福音。

 

篩檢結果分四個類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杜明晃指出,根據LDCT篩檢報告標準化分類,篩檢結果以所發現肺異常結節數量,大小及特性(實心、部分實心及毛玻璃狀),分成四個分類:Category 1-4。

其中Cate.1表示無病灶,Cate.2表示較小或可能為良性病灶,以上兩類通常癌症可能性不到1%,建議可一年後再追蹤CT。Cate.3表示病灶略大須注意,約半年至一年內即須再追蹤CT觀察變化。Cate.4表示病灶不僅較大且形態無法排除惡性腫瘤,建議立刻進行組織採樣鑑別診斷,或3個月內再執行CT或進一步影像檢查。換言之,Cate.3-4一般視為異常報告,會與回診民眾討論進一步處理。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其發現早期癌症的好處與偽陽性造成過度焦慮的風險。鼓勵符合資格民眾應踴躍接受篩檢,篩檢結果異常者與醫師詳細討論合宜的追蹤或處理方式,以發揮第五癌篩的最大效果。

延伸閱讀:
·她長年「煮飯、祭祖」罹肺癌! 醫揪「健康警訊」:愛吃臘腸、油炸香腸也危險
·
肺生病有7種症狀! 國健署提醒:你每天再繼續做這5事會後悔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