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社區感染vs.社區傳播 陳建仁教你認識
字體
發佈日期:2020/02/24
瀏覽人次:28360 返回列表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社區感染」和「社區傳播」不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第19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個案,無出國旅遊史,究竟是不是社區感染?本身為公衛專家的副總統陳建仁臉書發文表示,該案例是「白牌車」司機,懷疑是載過3名中港澳台商感染,這名司機病例可算是「社區感染」(locally infected/transmitted),而他的感染來源正在追查中。

 

陳建仁表示,台灣看到日本的類似案例,自2/12起,只要是全國各醫療院所通報的疑似流感併發

重症病例,但卻是流感篩檢陰性者,全部都要再檢驗武漢肺炎病毒,總共檢驗113件檢體,第19號病例是唯一武漢肺炎病毒被驗出陽性者。

 

確診之後,防疫人員立即追蹤其密切接觸者,在79名密切接觸者當中,目前已經完成73人採檢,其中60人檢驗是陰性,一名陽性(第20號病例)即是第19例的親屬。他認為,「幸好現在的檢驗能量逐步擴大,能夠回溯加驗檢體,才有機會發現兩位新確定病例!」

 

社區傳播4特徵 台灣未進入社區傳播

 

陳建仁也提到,陳時中部長記者會時對此說明,社區傳播(community spread)的特性是:「在社區中走動都會被感染」。它具有四個徵兆:

(1)確診病例無法找到傳染來源;

(2)本地感染個案數已遠超過境外移入感染個案數;

(3)已經出現持續性的傳播鏈;

(4)有廣泛發生的群聚感染事件。

 

陳建仁指出,目前疫情中心正在檢視第一徵兆,積極調查第19號病例的傳染來源;至於其他三個徵兆,在臺灣都不存在。也就是說,臺灣並未進入「社區傳播」的狀況,ㄧ般民眾從社區得到感染的風險很低,防疫等級不必升級。

 

陳建仁呼籲持續全民防疫,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少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有病一定要在家休養和戴口罩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吃素能延緩腎病? 專業醫師曝真相
整天心神不寧、睡不好? 3症狀是焦慮警訊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