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A71型潛在威脅再現,影響幼兒健康甚鉅。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日示警,腸病毒A71型已有6年未爆發,高危險族群持續增加,恐將隨著社交活動逐漸恢復而再起。究竟腸病毒A71型有何危害?我們又該如何保護家中幼童免於受害?
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以腸病毒A71型(Enterovirus Type 71)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台灣於1998年的首度大流行中,曾導致78名兒童死亡,造成社會極度恐慌,也對防疫與醫療體系造成嚴重衝擊。
根據國內歷年來的監測資料顯示,幼童是腸病毒感染重症及死亡率的高危險族群,重症致死率達1.3%至33.3%之間,過去疫情約在每年3月下旬開始,於5月底到6月中達到高峰,之後會緩慢降低,直到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另一波流行。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教授提醒,以年齡層來看,以學齡前(6歲以下)的幼童居多,且受感染後罹患重症的比例也高,不容輕忽。
Q:
邱政洵指出,去年腸病毒疫情延續,主要與新冠疫情後頻繁的社交與旅遊活動,以及免疫負債現象有關。同時,由於腸病毒種類繁多,有超過100種型別,而台灣常見的有克沙奇A型、克沙奇B型、伊科病毒、D68型、A71型等,彼此無法交叉保護,因此,即使感染過某一種病毒,仍然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也導致兒童容易反覆感染。
Q:停課7天政策無法有效阻止腸病毒傳播的原因是什麼?
腸病毒的感染力極強,從發病起7天內有較高的傳染性,邱政洵說,停課措施只能短暫減少群聚,無法完全阻斷病毒傳播鏈,尤其是腸病毒A71型在家庭與手足間的傳染力極高,達80%以上,如果家庭中同時有兩個以上的幼童,很可能從其他傳播鏈互相傳染。
Q: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嗎?是否也需要注意?
由於成人感染腸病毒症狀相對輕微,因此通常病程也較快結束。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超過50%以上的成人是無症狀帶原,可能在無意中將身上病毒傳染給家中幼童,成為隱形傳播者,提高低齡孩童的染病風險。
Q:腸病毒A71型為何要特別警戒?
邱政洵提醒,A71型是腸病毒中最容易併發重症的一種,可能引發腦幹腦炎、腦脊髓炎、肺出血、心肌炎、急性肢體無力等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歷年大流行都曾造成嚴重傷亡,而且病程惡化併發重症的速度非常快,是兒科醫師最擔心的腸病毒型別。過去A71型通常每隔3至4年都會有一波大流行,尤其是年紀越小的孩童,因為沒有抗體,一旦爆發很容易大規模感染,因此必須嚴防。
Q:目前預防腸病毒A71型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疫苗施打才是最有效的主動免疫方式。」邱政洵強調,目前台灣的腸病毒A71型疫苗已經上市,因此呼籲年滿2個月到6歲以下的兒童,不論是否得過腸病毒,都要及早施打疫苗、以及早獲得免疫保護。
Q:要如何選擇腸病毒A71型疫苗?
目前國內已有腸病毒A71型疫苗,邱政洵建議家長可選擇有完整科學數據與臨床試驗證據的疫苗來施打,腸病毒A71型疫苗有效性高、安全性好、持續性可以保護長達至少五年,家長應帶小孩去接種。
Q:疫苗接種的具體建議是什麼?
腸病毒A71型疫苗只要滿兩個月到6歲以下的幼童都可接種,但因2歲以下的幼童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建議施打2劑基礎劑加1劑追加劑;2歲以上則建議施打2劑基礎劑即可,基礎劑的間隔則以56天的效果比較好。
最後邱政洵提醒,腸病毒A71型已在蠢蠢欲動,家長不可輕忽,施打疫苗是防範幼童重症最有效且關鍵的一步,他也期待未來疫苗能朝向多價疫苗研發邁進,以同時應付更多不同腸病毒型別,才能全面提升防疫效能,更為下一代築起更堅實的保護網。
(記者 鍾碧芳,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諮詢專家/邱政洵 教授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險喪命!醫揭伊科11型致命關鍵與預防對策
.流感、腸病毒「這3症狀」最不同!醫教分辨 這1病最快半天內就會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