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吃即食雞胸肉要小心!專家曝「保存關鍵」:錯了恐中毒 加熱後更安全
字體
發佈日期:2025/08/15
瀏覽人次:3101 返回列表

 

即食雞胸肉因其低脂、高蛋白的特性,加上食用方便,成為許多消費者日常飲食中的熱門選擇。然而,這類冷藏包裝食品在保存與處理上仍需謹慎,才能確保食用安全。為此,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楊炳輝副所長分享即食雞胸肉的選購與保存要點。

 

從包裝到餐桌:冷藏即食雞胸肉的安全守則

 

即食雞胸肉在生產後,通常會以真空包裝或氣調包裝(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MAP)方式冷藏保存,以延長產品的新鮮度與保存期限。冷藏溫度應維持在0°C7°C之間,才能有效抑制多數細菌的生長。然而,消費者在購買、運送及家庭保存過程中,若未持續維持低溫,仍可能導致細菌孳生。尤其在開封後,更應儘速食用,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室溫,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風險。

 

 

真空包裝不於無菌 充分加熱降中毒風險

 

楊炳輝提醒,真空包裝並不等同於無菌。此類包裝僅能抽除空氣、減少氧氣濃度,藉此延緩好氧菌的繁殖,但對厭氧菌如肉毒桿菌等則無抑制作用。若製程中滅菌不完全,或包裝環境受到污染,這類致病菌可能在缺氧環境中繁殖並產生毒素。因此,強烈建議加熱至中心溫度75°C以上,以確保致病菌被有效殺滅,降低食品中毒風險。

 

 

此外,在開封時應特別留意產品外觀與氣味,若出現異味、變色、滲液或膨包情形,應避免食用。開封後如未能立即食用,應密封冷藏,並於24小時內食用完畢,以維持產品品質與安全性。

 

 

包裝有這些狀況 應避免購買與食用

 

在選購即食雞胸肉時,楊炳輝建議,優先選擇信譽良好、檢驗制度完善的品牌或商家,其製程與品質管控通常較為嚴謹,食品安全相對有保障。另外,產品外包裝應完整無破損,並清楚標示有效日期、保存方式與食用建議。如發現包裝有脹氣、滲漏、異味等情形,應避免購買,以防產品已遭污染或變質。

值得注意的是,若無法一次食用完畢,則可選擇小包裝或單包裝產品,不僅方便分次食用,也能減少開封後保存不當的風險。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雞胸肉輸了!營養師曝「雞肉這1部位」更低脂,還很嫩 小心雞翅比雞腿胖
·生雞肉下鍋煮前要沖洗嗎? 專家曝「正確處理方式」:一直以來都做錯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