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搜尋結果
*

胖歐爸氣虛性慾低,原來是體內缺少這個東西

更年期」並非女性才有,其實男性也會出現,臨床上常見男性睪固酮低下的患者,在生理上最常出現體力下降而變得不喜歡運動導致肥胖,心理方面則容易焦慮、憂鬱及易怒。當男性體內的睪固酮低下時/健康醫療網

發佈日期:2021/09/28
瀏覽人次:11991
*

不到40歲罹大腸癌第三期 全因「熱愛做3件事」中標

大腸癌年輕化早已不是罕事,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年輕肥胖比例增高,缺乏運動,都是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素。

發佈日期:2021/09/05
瀏覽人次:21130
*

年輕人最常做的「3個習慣」 醫警告:恐使肌肉流失還變胖

一般來說「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現象,但肌少症已經開始不再是老年人專屬健康問題;近年來年輕族群因肥胖率提升、國人平均運動量不足,導致肌肉力量不足支撐及保護骨骼,發生意外跌倒就很容易造成骨折問題。

發佈日期:2021/09/04
瀏覽人次:11032
*

台灣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減肥為何容易復胖? 名醫曝「殘酷真相」:非自制力不足

每四個過重及肥胖者就有三位幾乎天天都外食,可想而知,因無法控制熱量攝取,減重成果也大打折扣。

發佈日期:2021/07/09
瀏覽人次:4876
*

台灣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減肥為何容易復胖? 名醫曝「殘酷真相」:非自制力不足

每四個過重及肥胖者就有三位幾乎天天都外食,可想而知,因無法控制熱量攝取,減重成果也大打折扣。

發佈日期:2021/07/09
瀏覽人次:47151
*

防疫宅在家1個月胖2公斤,營養師盤點6大減重食材,怎麼吃都不胖

新冠疫情緊繃,三級警戒減少外出,大家已經宅在家一個多月了,站上體重計胖了不少,快來看看營養師推薦的6種食物,因為提升自己身體防禦力也是非常重要。上一波疫情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就以從確診個案觀察發現,「肥胖」恐是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雖然目前仍未有確切的研究論文佐證兩者的相關性,但肥胖的確診者,其病程發展快速、重症機率高。

發佈日期:2021/06/28
瀏覽人次:40046
*

體重輕也可能是肥胖者! 減肥「1大失誤」吃再少也瘦不了

許多人對於肥胖有錯誤迷思,認為身形看起來瘦小或體重較輕,體脂肪會相對較少,便誤以為自己不是肥胖者,但事實上,真正的肥胖是從身體有多少的體脂率定義。因此,不要誤以為體重較輕或身材瘦小就不是肥胖者。

發佈日期:2021/06/28
瀏覽人次:19110
*

肥胖、吸菸、少運動…,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但體內這種物質過高也不行

心血管疾病是一個廣義的術語,用於描述多種疾病,冠心病、心臟衰竭、中風、心臟瓣膜疾病心律不整等。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糖尿病、缺乏運動和肥胖等,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最常見因素,但大家很常忽略了,血中的鉀離子濃度過高,其實也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

發佈日期:2021/06/25
瀏覽人次:7820
*

夏天吃對蔬果對心臟好! 專家認證「護心飲食3大重點」:今天吃了嗎?

酷夏來臨,多吃當季當令、含水多的蔬菜,如小黃瓜、苦瓜、茄子、四季豆、玉 米、番茄等,既可補水消暑,又不用擔心膽固醇或肥胖上身,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發佈日期:2021/06/18
瀏覽人次:1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