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大易得乳癌?小胸罹患機率低? 醫揪「真正兇手」:快算BMI
罹患乳癌的可能因素與胸部尺寸並無太大關係,若非要說大胸的女性有較高的機率罹患乳癌,其背後真實原因可能是因為「肥胖」使乳房變大,也因肥胖可能導致乳癌的罹患風險增加。
胸部大易得乳癌?小胸罹患機率低? 醫揪「真正兇手」:快算BMI
罹患乳癌的可能因素與胸部尺寸並無太大關係,若非要說大胸的女性有較高的機率罹患乳癌,其背後真實原因可能是因為「肥胖」使乳房變大,也因肥胖可能導致乳癌的罹患風險增加。
胖歐爸氣虛性慾低,原來是體內缺少這個東西
更年期」並非女性才有,其實男性也會出現,臨床上常見男性睪固酮低下的患者,在生理上最常出現體力下降而變得不喜歡運動導致肥胖,心理方面則容易焦慮、憂鬱及易怒。當男性體內的睪固酮低下時/健康醫療網
不到40歲罹大腸癌第三期 全因「熱愛做3件事」中標
大腸癌年輕化早已不是罕事,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年輕肥胖比例增高,缺乏運動,都是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素。
年輕人最常做的「3個習慣」 醫警告:恐使肌肉流失還變胖
一般來說「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現象,但肌少症已經開始不再是老年人專屬健康問題;近年來年輕族群因肥胖率提升、國人平均運動量不足,導致肌肉力量不足支撐及保護骨骼,發生意外跌倒就很容易造成骨折問題。
台灣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減肥為何容易復胖? 名醫曝「殘酷真相」:非自制力不足
每四個過重及肥胖者就有三位幾乎天天都外食,可想而知,因無法控制熱量攝取,減重成果也大打折扣。
台灣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減肥為何容易復胖? 名醫曝「殘酷真相」:非自制力不足
每四個過重及肥胖者就有三位幾乎天天都外食,可想而知,因無法控制熱量攝取,減重成果也大打折扣。
防疫宅在家1個月胖2公斤,營養師盤點6大減重食材,怎麼吃都不胖
新冠疫情緊繃,三級警戒減少外出,大家已經宅在家一個多月了,站上體重計胖了不少,快來看看營養師推薦的6種食物,因為提升自己身體防禦力也是非常重要。上一波疫情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就以從確診個案觀察發現,「肥胖」恐是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雖然目前仍未有確切的研究論文佐證兩者的相關性,但肥胖的確診者,其病程發展快速、重症機率高。
體重輕也可能是肥胖者! 減肥「1大失誤」吃再少也瘦不了
許多人對於肥胖有錯誤迷思,認為身形看起來瘦小或體重較輕,體脂肪會相對較少,便誤以為自己不是肥胖者,但事實上,真正的肥胖是從身體有多少的體脂率定義。因此,不要誤以為體重較輕或身材瘦小就不是肥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