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即使年輕,也別摧殘關節
字體
瀏覽人次:33870 返回列表

因為膝關節必須承受全身重量,加上經常性的走路、上下樓梯等動作,增加關節磨損程度,自然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常客。另外,其他經常活動的肩關節、腰關節等大關節也都是好發部位。
 
 
隨著年紀增長,關節逐漸邁向退化,尤其冷鋒過境,一下膝關節發生腫脹,一下腰骨痠痛,光是想從沙發站起來都有點力不從心,關節「卡卡」的症頭真想找人來拉一拉關節,期待能聽到關節發出「喀啦」的舒暢感。

骨骼與骨骼連接的地方,就叫做「關節」。人體骨頭透過295個大小不一的關節連結在一起,根據其活動能力又分成不可動關節(如頭蓋骨)、少動關節(如脊椎)及可動關節(膝關節、肘關節、腰關節等)。不論關節能不能活動,一般來說都是由關節軟骨、韌帶及關節囊、滑液囊等組織所構成。一旦這些組織構造受到破壞,就容易發生關節疾病,造成關節不適症狀。

根據統計,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老化則是造成關節退化最主要的原因,台灣75歲以上的老人就高達8成有退化性關節炎。但也別認為只有老人的關節才會出現老化現象,現在也有許多年輕患者來醫院診治退化性關節炎,這些患者多半是體重過重、關節曾經受傷過的患者,或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突然心血來潮進行激烈運動例如爬山等,就容易因為關節負荷過重,而提前發生退化。

關節是由關節囊包覆其中,形成一個2∼12釐米輕度負壓的密閉空間,而滑液囊則在關節囊內側,專責分泌具有潤滑效果的關節液,以滋潤關節與骨骼。如關節不好或已有關節炎的人,只要外界環境發生溫差、濕度、壓力變化,造成關節內壓力產生波動,就容易發生關節內絨毛發炎腫脹、疼痛的現象,而寒冷冬天就是關節不適的高峰期。

膝、腰、髖關節,退化最快
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周正義表示,關節長年使用下,一定會發生磨損而導致退化,其中又以膝關節最容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因為膝關節必須承受全身重量,加上經常性的走路、上下樓梯等動作,增加關節磨損程度,自然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常客。另外,其他經常活動的肩關節、腰關節等大關節也都是好發部位。同樣屬於大關節的髖關節,雖然也會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可能性,不過因其活動機會較少,與膝關節相比,機會相對較少,只有需要經常使用到髖關節的運動員較容易發生退化症狀,如田徑選手。

常見退化的三大關節如下:
1. 膝關節    
走路、蹲下、跪下、盤腿、上下樓梯、站立等動作都需要用到膝關節,再加上兩邊膝蓋平均承受全身重量,常常導致膝蓋負荷過大,而提早發生退化。

2.腰關節
平時若沒有保持運動習慣,腰椎很容易出現僵硬,肌肉沒有力氣、韌帶萎縮後,使腰關節活動更加不順,還會延伸至臀部、下肢,影響活動能力。常見中廣身材的人會有腰關節退化的問題,主訴病症時多形容下背部痠麻、疼痛。

3.髖關節
就像兩根拐杖支撐身體,因為有髖關節作用,能分散力量,所以一般民眾較少出現因老化所造成的「自發性」退化性關節炎,主要為職業運動員、曾發生跌倒、車禍、骨折等外傷引發的「繼發性」退化性關節炎。絕大多數的人對於看醫生這件事都是抱持鴕鳥心態,當身體出現疼痛時會先忍著,心想過一陣子就好了;再不然就去藥局買個止痛藥吃,只要疼痛消失就又忘了這件事。其實,身體本來就天生具有自動修復機制,簡單的細胞、組織受損可以自行修復,不會勞師動眾透過神經、大腦告訴主人:「身體生病了!」不過,一旦發出警訊,就代表要好好正視問題了。

痛、脹、熱,就要快看醫生
關節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它迫不得已發出警訊時,主人可別坐視不理,是時候要好好保養讓自己能輕鬆活動的關節了。

1.疼痛:關節不適時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疼痛」,而這也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作用。痛的表現跟造成疼痛的原因息息相關,因關節腔水腫的疼痛多以隱隱脹痛來表現,若是碰到某一壓力點才會疼痛,則可能是姿勢、活動方式不對造成的筋骨、關節傷害,例如過度上、下樓梯容易導致髕骨關節受損。

2.腫脹:關節腔內滑液囊常因過敏、關節炎或冷熱交替導致密閉腔內壓力起伏,促使絨毛充血、發炎,並引起血腫或水腫。只要關節無大礙,這些液體是有機會自行吸收而消腫,不然也可到醫院利用針頭將水抽出來,嚴重者則要考慮以關節鏡清洗關節腔。

3.發熱:多半伴隨著腫脹而來,在關節外皮膚會因紅腫而發熱、疼痛。周正義提醒大家,當關節出現痠痛時,不要自己當醫生,以為貼塊藥布就好,還是應該要到骨科進行詳盡的檢查,鑑別病因。在患者眼中,痛起來的感覺都一樣,但醫師卻可以透過問診、觸診及影像檢查,及早發現問題所在。以膝關節疼痛來說,退化性關節炎及風濕性關節炎都對外界冷熱變化相當敏感,一到冬天就會發生疼痛,但兩者的病因及治療方式卻完全不同,不可一概而論;又疼痛可能是關節結構上的韌帶、半月板、骨頭等破損、受傷,也可能是疾病所造成,都要接受適當的治療,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而腰關節不論是發生退化或椎間盤突出、側彎症,都會有疼痛感;髖關節也要先判斷是否為結構上受損,有時候腰部受傷也會造成髖關節疼痛的狀況,這些都需依靠醫師專業診斷,才能讓病痛獲得改善。

關節是兩塊骨頭結合之處,當關節活動時,骨頭會相互摩擦,因此需要仰賴軟骨保護;只是長期使用後,原本光滑渾厚的軟骨會逐漸磨損、逐漸稀薄,慢慢喪失緩衝骨頭作用時產生的力道,彈性也會愈來愈差,少了軟骨保護,當關節活動時就會產生疼痛感,尤其是溫差變化大的季節,更能輕易感受到關節疼痛。

保暖、運動,好過冬
時序進入冬季,正是關節發出哀鳴的高峰時期,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幫助關節度過這場寒冬呢?周正義建議大家注重關節保暖及搭配運動是讓關節冬天「不卡卡」的最好方法。

1.保暖:尤其是膝關節缺乏脂肪隔絕,當冬天冷風一吹,就很容易透過皮膚深入關節,導致關節壓力上升,造成發炎、腫脹的現象。因此,冬天一定要加強保暖,配戴護膝除了可以避免筋骨受傷外,也是保暖的一種選擇。

2.肌力運動:「肉筋骨」是一體成型的,強化肌力組織,可代償骨頭所承受的力量,分散關節負荷程度,有助保護關節健康。游泳、抬腿、走路、慢跑等運動都能增強肌力,適合作為關節保養的運動選項。而腰關節重視腹部肌肉的強化,可考慮仰臥起坐、柔軟體操等鍛練「腰內肉」,擺脫「大肚腩」;髖關節除了游泳外,也能做做伸展運動,拉拉髖部筋骨。這些運動都屬於較為緩和的運動,不會加重關節負擔,也能有效減少關節損傷的發生。

周正義說,當冬天發生關節疼痛時,若是急性發作,應以冷敷消炎,並多休息;慢性痠痛則應採熱敷改善,必要時可至復健科進行復健療程,協助關節盡快康復。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9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