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可怕塑化劑,你吃進了多少?
字體
瀏覽人次:49556 返回列表

 

文/衛允琳

現行塑膠食品容器標示對象,僅限於重複使用,或一次使用的塑膠餐具,例如奶瓶、紙餐盒等。但自塑化劑事件後,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擔心塑膠製品接觸到食品後,會釋出塑化劑等有害物質,食藥署因此決定擴大管理,只要是食品容器含有塑膠材質,都要依法標示,讓民眾遠離塑化劑的危害。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

臺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為塑膠製品常添加的一種塑化劑,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不溶於水,可塑性強的脂溶性黏稠液;由於其可增加塑膠產品的柔軟度及可塑性,普遍被添加於聚氯乙烯(PVC)材質的塑膠產品中。

 

由於含塑化劑的塑膠產品存在我們的四週,所以民眾日常生活經常會接觸到塑化劑,其中,又以塑膠製品為主,例如塑膠容器、塑膠袋、保鮮膜、泡麵的油包、塑膠拼接地板、電線塑膠外皮,及塑膠材質的醫療用品等。

 

塑化劑會經由食品外包裝,或保鮮膜的塑膠包材,以及容器滲出而污染食物,或在微波、蒸煮、加熱及盛裝油脂含量較高的食物時,滲出污染食物,同時會逸散於空氣中,經冷凝後吸附於室內灰塵之上。

 

塑化劑也常被用來當作「定香劑」,可能存在於有濃郁香味的化粧品、保養品,或衛浴用品中;即便是食物中,也可能含有塑化劑,特別是高油脂類的食品,包括牛奶、起司、乳酪、人造奶油、穀類、肉類、魚類,及其他海產食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接觸少量的塑化劑,接觸途徑包括食入、吸入、皮膚接觸(特別是食入),或經由母體胎盤直接傳遞給胎兒。

 

塑化劑對生殖系統的影響

塑化劑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呢?楊振昌指出,塑化劑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長期大量暴露,可能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進而影響生殖功能或發育,特別是男嬰及男童。雖然塑化劑的口服吸收,及肝臟代謝分解都算快速,大部分的塑化劑在約莫48小時內就會經由腎臟排出體外,但如果不斷增加暴露,仍會對人體造成慢性的健康危害。

 

根據國內外有限的人類流行病學研究結果,並參考塑化劑對於動物的可能影響,塑化劑長期高劑量暴露,對人體的主要健康風險為生殖毒性,男性胎兒及男童,理論上可能產生的健康危害,包括睪丸發育不良、男嬰生殖器到肛門的距離較短、青春期產生男性女乳症、成年男性精蟲數較少等。至於女童則可能引發性早熟,使月經與乳房發育等第二性徵提早於8歲前出現。

 

國內亦曾針對學童塑化劑暴露進行研究,陽明大學醫學院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參與的國內研究團隊,針對台北市一到六年級的國小學生,以學童尿液進行塑化劑暴露與第二性徵變化的相關性研究。結果發現,女童尿液塑化劑代謝物質濃度越高者,初經來臨的時間越早;反觀男童,如果尿液塑化劑代謝物質濃度越高,陰毛生長時間越晚,該研究的結論並指出,塑化劑因為具有「抗雄性素」的作用,才會出現相關結果。

 

塑化劑會引起肥胖

國衛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組研究員王淑麗以往的研究也發現,塑化劑所含的「抗雄性素」會反映到肥胖的程度上。美國也曾針對中廣型肥胖的男子進行調查,發現這些男性體內雄激素皆偏低,當時一度認為是基因所致,直到近期有學者認為,這應該是塑化劑具有的抗雄性素作用使然,因而影響內分泌及導致代謝異常,進而出現肥胖的問題。

 

此外,塑化劑也可能引發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但這些疾病與塑化劑暴露間的因果關係,仍需進一步的採討。

 

塑化劑與肝腎、致癌的關係

不少民眾也會關心,吃了含有塑化劑的產品,是否會傷肝、腎?事實上,在動物實驗中,塑化劑的確可能在動物身上,造成肝、腎的傷害,但在醫學文獻上,塑化劑直接和人體有關的毒物資料並不多見。

 

如果依據動物實驗的劑量來推估,會造成人體產生肝、腎功能受損的暴露劑量,約略是目前一般暴露劑量的千倍以上,因此,吃了含塑化劑的產品,應不會傷肝損腎。

 

至於塑化劑會不會導致癌症?楊振昌表示,相關研究在老鼠身上發現DEHP會有導致肝癌、睪丸癌、胰臟癌、單核球白血病的現象,但是在人類致癌的證據仍不充足,而國際癌研究署(IARC)於2013年將DEHP塑化劑歸類在第2B類致癌物,也就是對動物為很可能致癌,對人類則為可能致癌的物質。其他同樣被歸類在2B類致癌物的物質,還有醃鹹菜及黃樟素等多項物質。雖然DEHP目前的致癌證據主要來自動物實驗,不過國內前幾年曾有研究指出,塑化劑與罹患乳癌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相關議題值得注意及後續研究。

 

55多」減塑撇步

楊振昌指出,衛福部在2011年即有針對當年爆發的塑化劑事件提出「55多」的減塑撇步。

 

5少撇步

 

1少:少用塑膠。包括少喝市售塑膠杯裝的飲料,盡量使用不銹鋼杯或馬克杯;少用塑膠袋、塑膠容器、塑膠膜盛裝熱食或微波加熱。超商購買的便當,若包裝有塑膠盒或薄膜,要避免高溫微波,或另以瓷器或玻璃器皿盛裝後再加熱。另外,少用保鮮膜進行微波或蒸煮,也不要用來包裝油脂性食物;並少讓兒童在塑膠巧拼地板上吃東西、玩耍、睡覺,也不要給兒童未標示「不含塑化劑」的塑膠玩具或奶嘴。

 

2少:少香味。包括減少使用含香料的化妝品、保養品、個人衛生用品等,例如香水,香味較濃郁的口紅、乳霜、指甲油、妊娠霜、洗髮精、香皂、洗衣劑、廚房衛浴的清潔用品等。

 

3少: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

 

4少:少吃加工食品。例如加工的果汁、果凍、零食,各種含人工餡料的蛋

糕、點心及餅乾等。

 

5少:少吃動物脂肪、油脂類、內臟,因為高油脂食物,通常都含有較高量的塑化劑。

 

5多撇步

 

1多:多洗手,因為逸散於空氣中的塑化劑,經冷凝後,會吸附於室內灰塵之

上,很容易沾上手,尤其是在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以洗掉手上沾染的塑化劑。

 

2多:多喝白開水,取代瓶裝飲料、市售冷飲或含糖飲料。

 

3多:多吃天然新鮮蔬果,研究指出,多吃蔬果可以加速塑化劑排出。

 

4多:多運動,例如健走、跑步,以加速新陳代謝。

 

5多:幼兒多喝母乳,但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寶特瓶、咖啡杯蓋遇熱多不會產生塑化劑

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常會使用的寶特瓶裝礦泉水,如果放在車上經高溫日曬後,會產生塑化劑嗎?寶特瓶的材質是PET,也就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跟PVC不同,遇熱不會產生塑化劑;但PET的耐熱為6085℃,如果高於這個溫度,就很容易變形,且容易變質長細菌。因此,基於衛生安全的原則,並不建議民眾喝經高溫曝曬過的寶特瓶裝礦泉水。

 

至於到外面喝熱咖啡或是茶熱飲的杯蓋,過去有些店家會使用6號塑膠的聚苯乙烯(PS)杯蓋,遇熱後有產生具致癌疑慮的苯乙烯的可能性,但現在國內已全部改用5號塑膠的聚丙烯,應該就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不過建議民眾在喝熱飲時,可以留意看一下杯蓋材質是6號的PS,還是5號的PP。若是5號的PP,就不用太擔心;但如果是6號的PS,就要留意不要讓熱飲碰到杯蓋,以避免不良材質的杯蓋產生苯乙烯的可能性。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414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