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男大生尿尿漂菜渣 竟是免疫系統攻擊腸道惹禍
字體
瀏覽人次:33547 返回列表

 

季節轉換之際,天氣忽冷忽熱,許多人出現頻繁腹瀉的症狀,以為是吃壞肚子或腹部受寒,但無論是哪一個季節,只要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且經常伴隨腹痛體重減輕血便發燒等症狀,可能是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且還會提高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需特別當心!

 

34歲男性在正要展開多彩多姿大學生活的那一年,突然頻繁腹瀉,體重從原本98公斤爆瘦剩50公斤,且發生肛裂和肛門廔管,多次進出醫院仍查不到病因,直到膀胱長出廔管,小便尿出菜渣、雪花片片,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克隆氏症」,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連專科醫師都覺得棘手的疾病。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胃腸科主任蘇銘堯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簡稱IBD)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因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目前國內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約4千多人,相較於1998年的139人,成長近30倍,相當可怕。

 

蘇銘堯理事長進一步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2040歲青壯族群,依發炎部位和型態,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者的症狀表現不太相同。克隆氏症常發生於小腸或大腸,侵犯腸壁程度較深,以腹瀉、腹脹和腹痛為主,疼痛多出現於右下腹部;潰瘍性結腸炎則主要侵犯直腸和大腸的黏膜層,常有明顯的腹瀉、血便和腹痛症狀,且疼痛部位多發生於左下腹。

 

臨床也常見許多患者因腸壁不斷遭受免疫系統攻擊,出現發炎、潰瘍,甚至因為引起瘻管、穿孔或阻塞需接受多次切腸手術,導致短腸症;或因嚴重腸炎造成巨腸症須接受大腸切除。另外,患者也會因腸道反覆發炎,提高併發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在治療上,雖然發炎性腸道疾病無法根治,但症狀較輕者可透過5-ASA藥物、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來穩定病情,即使是病症較嚴重者,也能藉助生物製劑的幫助,有效控制病情。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噁心嘔吐又腹痛不一定是腸胃炎 還可能是「這個器官」中風了
一喝牛奶就拉肚子? 做到2件事就能反制它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