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輕鬆K.O. 腹愁者4方法
字體
瀏覽人次:33842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7期)

有些人常會覺得胃不舒服,腸道蠕動不順,有時感覺胃酸多了會打嗝,又常會因肚子脹氣而腹痛、放屁變多,或可能出現大腸蠕動加快而導致腹瀉等症狀出現,做了詳細檢查之後,卻沒有發現什麼胃腸等消化器官疾病,通常就會被歸類為「腸胃機能障礙」。

 

在中醫來看,五臟六腑都是有相關性的,關於腸胃機能障礙,和心、肝、脾皆脫不了干係。有著西醫背景的中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台灣中醫臨床技能學會理事長鄭振鴻指出,除了脾胃本身機能的影響,與心(即情緒)、肝(即情志)相關的,也就是憂鬱、自律神經失調等,也都是造成腸胃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

 

〈良方1〉多走路,消除胃腸脹氣

「踏著地球走」,走在硬硬的土地上而不是踩著軟軟的跑步機,才能幫助腸胃蠕動,消除肚子脹氣情況。鄭振鴻建議,每天早上、晚上至少各走路30分鐘,最好是走出戶外、腳踏堅實的土地,到住家附近公園走路,可兼使用公園內各項伸展、復健器材運動健身,即使出太陽或下雨,也可走騎樓找遮蔽,或前往大賣場內繞走,每天走上1萬步為佳。

 

〈良方2〉抒解壓力、情緒放鬆

避免工作、生活壓力過大,情緒鬱結以致影響腸胃機能,最好能夠找到讓自己抒解壓力的方式,或是培養擴大自己的興趣,舉凡閱讀、攝影、旅行、音樂、繪畫、書法、手工藝……等,能讓自己身心放鬆、開懷大笑的,都是好的紓壓方法。所謂「常笑保肝」,情緒要能放鬆,腸胃機能自然不會受到干擾。

 

〈良方3〉飲食均衡  飯少菜多為要

飲食自然也和腸胃機能相關,最重要的就是營養攝取均衡,鄭振鴻表示,每日至少要能達到吃「五蔬果」;若是要促進腸道蠕動更佳,則應以「青菜配飯」為原則,也就是飯量少、蔬菜量大且多樣化為要。

 

同時,吃飯也應調理情緒,不可吃得太快好像「吞飯」,最好每一口都能咀嚼20下再吞嚥,以減輕胃腸負擔。

 

鄭振鴻強調,中醫所謂「藥不對症,鹿茸亦毒;藥若對症,大黃亦補」,有病症必須經由醫師治療,食療只是輔助疾病治療的一種方法,每個人的身體症狀各不相同,食療方也會跟著有所更動。

 

〈良方4〉按摩4穴位+吐納 緩解不適

按摩下列4穴位,並配合呼吸吐納,有助於一些腸胃不適急性症狀的緩解。

足三里穴:位於膝下三寸,脛骨外緣一橫指處。當脹氣時,按壓此穴有助於讓氣順利排放出去。若是覺得抓不準穴位,也可沿著脛骨從上往下推按,就能幫助把屁放掉。

 

中脘穴:位於肚臍上方約4寸、上腹正中線的中點,距胃部近。當覺得胃脹、有胃酸時,在此穴以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各按壓20下,即可幫助打嗝或放屁,改善胃部的不適。

 

內關穴:位於掌橫紋間隔約三指的中間處、兩筋之間。當覺得想吐時,可按壓這個穴位。

 

神門穴:位於小指下方、掌橫紋上的凹陷處。當壓力大、容易拉肚子時,可按壓此穴位。再配合呼吸吐納,更能幫助緩解如大腸激躁症般,飲食後就容易腹瀉的症狀。

 

呼吸吐納方式:吸氣與吐氣的比例應為12,也就是吸氣約10秒、吐氣約20秒,進行腹部深度的呼吸,有助於內臟按摩,使情緒安穩,不會過度換氣,可緩解因情緒緊張就加速腸道蠕動而拉肚子的情況。

 

健脾胃食療方

當胃酸過多,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出現時,鄭振鴻說,根據中醫「以形補形」理論,「以胃補胃」,可燉「豬肚」搭配「四君子湯」來調理。

 

◎加味四君子湯燉豬肚

材料:黨參3錢、白朮4錢、茯苓4錢、陳皮3錢、去核紅棗3顆、豬肚1付。

作法:

1. 將藥材洗淨備用。

2. 豬肚洗淨汆燙,切塊後,與藥材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水以大火煮沸。

3. 轉為小火燉煮約1小時,使中藥汁滲出。

4. 關火後開蓋讓蒸氣發散降溫,也可降低水溶性農藥留存機率,降溫後應於當日食用完畢。

功效:補氣健脾為主。豬肚可健脾胃、益心腎、補虛損;黨參可補氣;白朮可健脾;茯苓可利濕;陳皮可健脾祛痰;紅棗可安神,也能調和中藥,不論體質是偏寒或偏熱者都可食用。

 

TIPS

若是太累而需要加強補氣時,黨參可改用黃耆來替代,食療方宜隨時跟著病人症狀變化而作調整。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