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6表現是大腦正在發炎! 再不注意恐殃及全身
字體
瀏覽人次:39214 返回列表

 

台灣在疫情期間,全民認真防疫之下,流行性感冒減少,但疲倦、焦慮、失眠、食慾差、莫名的不舒服等症狀卻增加了;其實,這很可能是「發炎」的症狀,特別是「大腦發炎」!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主治醫師黃智群表示,發炎是人體正常的防禦機制,當面對病菌、異物或受損細胞,免疫系統會啟動一連串反應將它移除。

而人體的心理—免疫—疾病三者關係密切,牽一髮而動全身,過去認為發炎特徵就是紅、腫、熱、痛,但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腦部發炎」會引發精神疾病的證據,改變對發炎的認知。

 

黃智群引述相關研究指出,壓力過大、作息紊亂、自體免疫問題、代謝異常、外來刺激物(例如PM2.5),都會引發慢性發炎。另有研究發現,PM2.5細懸浮微粒侵入人體後,不只呼吸系統受損,還會引發全身性發炎,例如加速血栓及動脈粥狀硬化形成,且對孩童的影響還有神經發展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關聯性。

 

此外,不健康的飲食,則會減少腦部滋養因子、胰島素抗性,還有增加氧化壓力,像是高熱量飲食最容易傷害大腦的海馬迴,讓記憶力減退;另外,研究更發現,若媽媽在懷孕期間吃太多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會引起胎兒海馬迴微膠細胞活化,孩子在長大後,身體也更容易發炎。現在已經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含糖飲料與發炎指標上升有關。

 

要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慢性發炎?黃智群說,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有下列六項發炎常見的症狀,例如:疲倦、心情莫名低落、焦慮、不耐煩,或者有些消化道、皮膚與呼吸道症狀,是否有無法解釋的疼痛或是經常感冒;若長期有這些問題反覆出現,很可能是身體正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

 

雖然慢性發炎影響我們身體各器官、系統,看起來很難解決,但是,臨床治療也發現,這些擾人的病症,也可以透過減壓、良好飲食、正常作息與正念練習來改善,甚至是預防。

黃智群強調,進行防疫新生活,其實也是在控制、預防發炎狀態。戴口罩,不只是防感染,也可以防PM2.5對神經發展的傷害;外出曬太陽,不僅能藉由陽光殺菌,也可以維持生理節律,讓心情愉快,此外,學習正念呼吸,不但減緩壓力,且能控制發炎的狀態。

 

 

延伸閱讀:
身體毒素通通藏在臉! 超容易犯的日常9個NG習慣是元凶
慢性發炎都是自己吃出來的! 5地雷千萬不要踩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