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剩菜也要健康吃
字體
發佈日期:2018/06/21
瀏覽人次:43858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0期)
 

文∕郭敏政

 

食安風暴後,「自煮管理」成為很多家庭避開黑心食品的飲食模式,只是吃不完的剩菜卻大半淪為家中長輩隔天的加熱菜,也成了侵蝕他們健康的隱形殺手。然而剩菜真的必須全部倒掉嗎?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保存方法,隔夜剩菜還是可以安心食用的。

 

在經濟景氣不佳的日子裡,面對隔夜剩菜丟棄或留下再吃,總讓人難以取捨。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剩菜丟棄是因為擔心隔夜菜會產生大量致癌物「亞硝酸鹽」,但這僅限於小白菜、青江菜、菠菜、空心菜之類的葉菜類,馬鈴薯等根莖食材就比較沒有問題;至於肉類、海鮮則常見因保存不當,造成細菌孳生引起食物中毒因而影響健康。

 

剩菜易釋出亞硝酸鹽,多吃會致癌

研究發現,「亞硝酸鹽」是引發腸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的致癌物之一。當亞硝酸鹽碰到不新鮮的胺類食物,像不新鮮的蚌類或是烏賊就會形成「亞硝胺」,這就是導致胃癌的元凶;如果在吃燒烤食物時,熱狗和花枝一起吃,或很多青菜和燒烤花枝一起食用的話,都會增加致癌物亞硝酸鹽的形成,增加罹癌的風險。

 

一般來說,菜餚放置超過6小時就可以叫做「剩菜」。黃淑惠指出,剩菜並非都不能吃,若是中餐沒吃完留到晚餐再加熱食用,或者是前一天的晚餐留到隔天當早餐吃,還是可以吃的。但這些隔夜菜要特別注意的是放置時間,以及是否做好正確的保存。

 

葉菜類煮後放久了,容易釋出大量的亞硝酸鹽,即使是有機葉菜也同樣無法避免,主要是葉菜在施肥過中都脫離不了氮肥,進而會在蔬菜中產生硝酸鹽,擺放久了,自然就會釋放出亞硝酸鹽,也會損及健康。

 

食材選購與剩菜保存6方法

要降低葉菜類等食材的硝酸鹽含量,黃淑惠建議,可以從選購食材和烹煮過後的保存方式著手改善。

 

《方法1》首選「當季當時」的葉菜

選購食材方面,黃淑惠建議,葉菜類以挑選「當季當時」、有充足日照的為原則。如果日照充足,就會降低葉菜本身的硝酸鹽含量,連帶使烹煮後產生的亞硝酸鹽也會比較少。像連續陰雨天或颱風來臨前後,農夫搶收的蔬菜中硝酸鹽的殘留一定偏高,最好避免購買,應改為選購根莖類食物替代。

 

《方法2》剩菜完整密封冷藏保存

剩菜的保存時間千萬不可拉太長,否則易孳生更多細菌加速亞硝酸鹽的釋出,造成剩菜中的亞硝酸鹽不斷增加;而剩菜的保存過程要完整密封也十分重要,但卻有些媽媽覺得下一餐就要吃了,中午的剩菜乾脆就繼續擺放在飯桌上而不放入冰箱冷藏,未料,34個小時後,剩菜會變質、釋出大量亞硝酸鹽,且溫度越高細菌孳生越快,有害健康。

 

《方法3》隔夜菜勿反覆加熱吃

滷白菜、滷筍絲是台灣著名小吃外,也是許多家庭裡餐桌上的常備菜,尤其大白菜一滷再滷軟爛好入口,但黃淑惠從飲食安全的角度來看,直說:「滷的時間太長了」,反覆加熱的結果,不僅所有營養素耗損殆盡,還會釋出亞硝酸鹽、分解出更多的有害化學物質。像筍絲、筍乾的保存都會經過二氧化硫的煙燻過程,食用前很難將二氧化硫清除乾淨,一再加熱時,只會讓二氧化硫釋放更多,所以,這2道剩菜頂多隔天再加熱吃一次,吃不完就不要再吃了。

 

另一個讓人擔心的是,很多婆婆媽媽有「舊菜加新菜」再烹調的習慣,等於把舊菜湯底的有害物質全部又轉移到新鍋菜中,若再反覆加熱,同樣會釋出更多的有害化學物質。在夏天裡,讓人開胃、有食慾的涼拌菜如涼拌小黃瓜,雖然沒有亞硝酸鹽問題,但容易孳生細菌,最好不要隔夜再吃,如要隔餐吃,也一定要冷藏保存。

 

《方法4》豆製品冷凍保存,汆燙過再吃

豆腐、豆乾等豆類食物,也是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一樣是容易腐敗、臭酸的食物。黃淑惠說,市售豆類食品大多會添加防腐劑,以延緩豆製品腐敗的時間,建議購買這類豆製品回家後的第一件事,要先過水,可用熱水先汆燙過,減少過氧化氫殘留,但相對的安全食用的時效也會縮短,因此,沒有添加任何添加物且未經烹煮的豆腐最好冷凍、不要冷藏,否則保存期限極短極易腐敗。

 

《方法5》吃剩的肉類、海鮮宜冷凍保存

肉類、海鮮的食用安全疑慮,則在於細菌孳生問題,例如肉毒桿菌素、部分微生物孳長等。很多家庭喜歡滷一大鍋肉,在滷肉過程中都會加入鹽度較高的醬油和一些辛香料,這些都有抑制細菌生長的效果,也等於拉長食用的時間,但並不代表一再加熱後不會孳生細菌,除非隔餐會繼續食用,否則建議還是冷凍保存比較妥當。海鮮類食物,若是在4小時內繼續食用,可以先放置冷藏保存,但如果菜餚中有貝類食材,最好能冷凍保存。

 

《方法6》澱粉類食物可冷藏保存

澱粉類食物,以馬鈴薯為例,若是已經調味或製成泥狀,像是馬鈴薯泥或是沙拉時,就不能隨意放置超過4小時,但如果是一塊塊燙熟的馬鈴薯,就可以放置冷藏保存。

 

不剩菜,吃多少就煮多少!

許多家庭中的老人經常會把隔夜菜當成桌上唯一的菜餚,讓家人擔心吃下致癌物亞硝酸鹽。其實「吃多少,就煮多少!」黃淑惠認為,這是避免老人家吃剩菜的最簡單方法。

 

然而,現今社會的家庭人口普遍單薄、煮多吃少下,吃隔夜菜已不再只是老人的問題,不少家庭滷一鍋肉或煮一鍋菜,可能一連吃好幾天,一樣也是在吃剩菜,黃淑惠說,與其試圖改變老人吃剩菜的習慣,不如透過更快速簡單的烹煮模式來改善吃剩菜問題,也更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並維護飲食安全。

 

剩菜健康吃3妙招

●牛肉變身新菜

可多買一點牛腱、牛腩回家,先用水煮熟,再依家裡吃飯人口、分量,分裝成袋放入冰箱冷凍,要吃的時候拿出一袋,再混合各種佐料調味烹煮變化不同的菜色,可能今天加點紅蘿蔔變身「紅燒牛腩」,明天加入馬鈴薯、咖哩變成「咖哩牛肉」。由於牛肉已先煮熟了,加入其他葉菜或根莖類食材時,也能縮短烹煮時間,否則一鍋牛腱或牛腩吃一週,可能很快就會沒有食慾,也會影響老人家的營養吸收。

 

●滷肉分裝冷凍,解凍加熱再食用

或者是滷了一鍋肉或滷白菜,吃不完放涼後,可依每餐食用份量,以密封袋的份量包裝放入冷凍,每次食用時只要取出其中一袋解凍即可,以免同一鍋菜天天加熱而導致營養盡失。

 

●米飯大變身炒飯或燴飯

米飯也可以如法炮製,2杯米煮成4碗飯,就足夠夫妻倆吃兩天,第一天沒吃完的飯,放涼後再放入冰箱冷凍,要吃時,再拿到電鍋中蒸熟或是拿來炒飯,也可以將冷凍的牛腱搭配蔬菜煮成羅宋湯,淋在熱飯上變成「羅宋燴飯」食用。

 

冷凍食物煮滾加熱,有效滅菌

分裝冷凍可以延長食物的食用期限,但不代表永久保鮮,她指出,一般冷凍肉可以保存一個月時間,拿出來解凍加熱時務必要全部煮滾,因為肉類孳生的細菌例如肉毒桿菌素,就必須煮沸才能有效滅菌。但有些人認為稍熱一下就可以吃了,其實這些肉類中的細菌並沒有完全消滅,很可能吃下肚就會造成細菌性的食物中毒。

 

分袋包裝冷凍必須做到完全密封,才能避免細菌滲入,冷藏也一樣要做好密封,最好是使用密閉的容器包裝,即便是碗盤上的保鮮膜,都必須確定將整個碗盤完整密封。放置於冷凍庫的食材容器一定要加蓋,如果只是拿個塑膠袋隨意打包冷凍,還是會有縫隙讓細菌滲入。

 

老人家並不是真的愛吃剩菜,關鍵就在於吃飯的人少卻要花不少時間在烹調上。黃淑惠強調,只要將主菜食材做成熟食後分裝冷凍起來,就可以縮短後續的烹調時間。與其花時間去熱剩菜,不如把已煮熟冷凍的牛肉、雞肉等主菜類解凍,加點蔬菜烹調,就能「變身」為一道新菜、一碗粥或湯麵,都比吃剩飯、剩菜更能兼顧口感和健康。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