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一哥」、愛樂電台「台北爵士夜」主持人沈鴻元於4月7日病逝,年僅49歲,據了解,他去年5月確診膽管癌,隨後住院3、4個月,出院後病情一度好轉,4月6日與家人聚餐,但隔天發燒,不幸死亡。
愛樂電台在臉書粉絲專頁貼出照片及遺言,紀念畢生奉獻給爵士樂的「爵士一哥」:親愛的聽眾朋友,「爵士一哥」沈鴻元,在今天離開了我們……雖然不捨,但每當搖擺的旋律響起,你總會想起他。當然,還有那「沈氏幽默」會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請用一首爵士樂,為他送行。哦,你知道的,不夠「屌」的,不行!
▲「爵士一哥」沈能元因膽管癌過世,享年49歲。(圖/截取自沈鴻元FB)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年報」顯示,膽道癌新診斷人數從民國106年2291人,逐年攀升,109年(2020)已達2629人,男多於女。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胡瑞庭表示,膽管癌又稱為膽道癌,屬於較少見的原發性惡性肝腫瘤。確定致病因子為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中華肝吸蟲、肝內結石、先天性膽道疾病Caroli's Disease、先天性總膽管囊腫。其餘可能致病因子還有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肥胖、糖尿病、抽菸、慢性酗酒 。
膽管癌僅次於肝癌 早期症狀易被忽略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膽管癌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僅次於肝癌,為台灣第二常見的肝膽惡性腫瘤。可分為肝內膽管癌及肝外膽管癌,而肝外膽管癌又包含肝門及總膽管癌。約1成膽管癌為肝內膽管癌,2至3成總膽管癌,6至7成是肝門膽管癌。
膽管癌好發於60至70歲民眾,較少出現在50歲以下,如果肝臟裡面的膽管癌,早期症狀為右上側腹痛,或噁心、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容易被忽略,6到7成病友於確診時都已到了晚期。至於長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因膽管阻塞而造成皮膚癢、黃疸、眼睛泛黃及小便呈茶褐色,則較易提早確診。
隱藏版癌王 9大風險因子
臨床上,膽管癌腫瘤如不到2公分,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也不易發現病灶,以致確診時多屬晚期,癌細胞淋巴轉移至肺部、骨頭、腦部,治療難度極高,因此,有著「隱藏版癌王」稱號。膽管癌已知9大風險因子有:
1.長期導致膽汁鬱積的疾病。
2.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
3.慢性B型、C型肝炎或肝硬化。
4,特定肝吸蟲感染。
5.經常接觸戴奧辛。
6.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
7.膽管良性瘤。
8.肥胖、糖尿病。
9.抽菸、酗酒。
一般建議,避免菸酒及食用油炸油膩食物,B、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等病人定期回診追蹤,透過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肝功能指數、肝內膽管癌的CA199癌症血清標記。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什麼症狀都沒有」卻罹癌? 「身體6大意想不到警訊」曝:盜汗、皮膚癢上榜
·「不救到底=不孝?」、「該告訴病人還剩多少時間嗎?」 病房裡的兩難:是救他,還是讓他不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