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做好健康管理預防腸病毒並不難
字體
瀏覽人次:30551 返回列表

在腸病毒疫苗未上市之前,預防腸病毒的感染,才是面對腸病毒疫情來勢洶洶的自保守則。
 
文/雷芃
 
腸病毒為臺灣季節性疾病之一,濕熱的環境適合腸病毒的生存與傳播,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國500多個定點醫師監視系統資料顯示,今年截至6月11日止,已累計6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相較去年整年確定總數57例,多了8例,其中僅有1例為伊科病毒感染,其餘64例皆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

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旬達到高峰後,緩慢降低至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整年度皆有疫情發生。依據臨床醫師的經驗,每3~5年會有1次腸病毒大流行,今年距離上一次大流行年度(民國97年)已間隔4年。截至6月15日的重症通報案例19例,相較去年6月份的重症通報案例6例,上升了3.16倍,確定病例也明顯增加5例,面對今年將有一波大流行的疑慮,建議家長們切勿掉以輕心。

2歲的超超活潑好動,自從上個月豪大雨全家從人潮擁擠的大賣場採買回來,大約過了3天,超超開始有點發燒、不太想吃東西,並且變得很愛睡覺、沒甚麼活動力,媽媽很擔心,隔天在超超的胖胖手腳掌、膝蓋及小屁屁都看到了小紅疹,這下真得有點大事不妙了,媽媽趕緊帶著超超去醫院。

 醫師診斷超超感染了腸病毒,並叮嚀媽媽要特別注意觀察超超是否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務必立即送到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重症的危險性非常高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多數的患者為5歲以下的幼童,約占所有腸病毒重症病例90%,死亡病例也是以5歲以下幼童最多,重症致死率約在3.8~25.7%之間。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71型為主,克沙奇病毒居次。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大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在腸病毒71型的表現症狀中,腹瀉約只占10%,且不太會有狂瀉不止的情形。

 常見的症狀包括出現紅疹或水泡等表現的手足口病、?疹性咽峽炎等,有時會出現較特殊的臨床表現,例如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嚴重者則可能侵犯大腦及心臟。若是引發腦幹炎,容易侵犯生命中樞,造成心肺衰竭、休克,有些幼童即使經過搶救,也可能留下後遺症,例如呼吸較淺或是呼吸突然暫停,甚至出現單側肢體無力、吞嚥困難等,有些甚至需要使用呼吸器和靠鼻胃管進食。

預防腸病毒6方法
由於腸病毒傳染途徑難以預防,病毒型別具特殊性,5歲以下幼童被感染機率最高,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無法得過一次就終生免疫,而且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小兒麻痺除外),又可經口、飛沫及接觸等途徑傳染,控制不易,在疫苗未上市之前,預防腸病毒的感染,才是面對腸病毒疫情來勢洶洶的自保守則。

1.高危險群:年齡愈小,感染腸病毒而導致重症的機率愈高,3歲以下的小孩要特別小心,一旦幼兒體內的病毒量過高,病毒可能隨著血液,跑到腦幹而引起重症,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都是有較高機率罹患的重症,建議家長從外返家後,最好先洗手再接觸幼兒。

2.增強個人之免疫力:掌握四大原則─「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便能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不容易受到腸病毒的侵害。上頁表列出11項提升免疫力常見的食物,其中對幼兒及小朋友來說,優酪乳是很方便的選擇,優酪乳中的益生菌具有調節免疫力的功能,建議可選擇通過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給小朋友食用。

3.加強個人及幼兒的衛生習慣:正確且勤加洗手,以預防自身感染,及避免藉由接觸傳染給嬰幼兒。日常生活確實執行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可以有效阻隔病毒,並勿用乾洗手液取代濕洗手。

4.注意環境衛生: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進行環境清潔時,可用漂白水加清水,以1:99比例調配消毒液擦拭家具,像門窗把手、餐桌等,藉此降低腸病毒的活性。腸病毒特別好發在5歲以下兒童,除了免疫能力未健全之外,幼兒咬玩具、吃手指等習慣,也是造成感染機率高的原因。因此,幼兒玩具要常清潔,尤其是帶毛玩偶,應該常清洗、消毒,病童玩具最好也要隔離,避免成為傳染媒介。

5.避免接觸受感染者: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或是呼吸道傳染,若接觸過患者的分泌物也可能被感染,病毒可能附著在玩具或是任何器物上,孩童互相擁抱、沒洗手就吃東西、接觸患者的皮膚水泡液體,或是病患咳嗽、打噴嚏、講話飛沫等,都可能傳染病毒。所以,要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不要與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若家中有多名小朋友,要格外注意。

6.家中已有病患的注意事項:
◎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
◎多補充水分,學童盡量請假在家休息,以避免傳染給同學。
◎對家中之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無併發症,預後良好
腸病毒的感染一般為良性,且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自動停止,靠自身免疫就可痊癒,臨床上主要會視患者狀況給予退燒藥、喉嚨止痛藥水等進行症狀治療,約7~10天可痊癒,所以,無併發症的情形下,預後相當良好。

當然每年的情況或不同地區的情況都有不同。以下幾點為影響預後的原因:
1.不同地區的病毒種類或病毒株的表現:某些病毒株或變異株較容易造成嚴重病症,例如歐美地區的腸病毒71型感染主要為神經系統的侵犯,但在東南亞地區則多輕微症狀表現。
2.新生兒被感染的途逕:生產後被環境中的腸病毒感染者,可能會因為母體缺乏該種腸病毒型專一性抗體而較易致病。
3.新生兒期的感染易呈現敗血症候群,且後遺症也較多。
4.早產兒。
5.中樞神經侵犯的病患約有10%左右,會有神經方面的後遺症。
 
提升免疫力常見食物
        洋蔥        含硫化合物是很好的抗氧化劑,可中和自由基傷害
        大蒜        含蒜素,可誘發淋巴細胞活動,增強免疫力
        辣椒        暫時提高代謝、禦寒、對抗流感
        香菇        含干擾素誘導劑,可預防感冒
        紅蘿蔔    含有β胡蘿蔔素,可增加上皮細胞完整性
        苦瓜        含豐富維生素C,可調節體內功能
        糙米        含維生素B6,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薏仁        促進新陳代謝,增加免疫功能
        海帶        多醣類物質,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牡蠣        含鋅,可修復傷口,有助對抗感冒
        優酪乳    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
 
重症的前兆
1.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等,應即早就醫,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2至4天後出現。
2.肌抽躍(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3.持續嘔吐。
4.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5.患者應避免與孕婦、新生兒及小孩接觸。
◎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症狀請盡速就醫。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2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