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見乳癌危險因子:生育與哺乳狀況、荷爾蒙、肥胖、菸酒習慣
字體
發佈日期:2025/11/26
瀏覽人次:3019 返回列表

 

在台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根據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共有1萬4217人罹患乳癌,每天平均有38人罹患乳癌。乳癌排名女性癌症死因第3位,根據衛福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共有2418人死於乳癌。

 

乳癌也是發生率成長最多的癌症,每12名女性中就有1人罹患乳癌。根據國健署的流行病學統計,20年來,乳癌發生率從每10萬人口30人,飆升至每10萬人口78.9人,成長率成長遠遠超過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大腸癌

 

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好發年齡為45至69歲,乳癌患者平均為48歲,相較於歐美國家提早8至10歲;近年來國人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統計,35歲以下的年輕型乳癌占9%,是美國的4.5倍。

 

乳癌後天因素占9成

中華婦幼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潘俊亨表示,乳癌是由乳房的乳腺管細胞或乳小葉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或繁殖,進而形成的惡性腫瘤,主因是後天危險因子造成,高達9成乳癌患者沒有家族史,僅5~10%是遺傳所致;若是一等親內曾罹患乳癌,如母親、姐妹,乳癌發生率高出2~4倍。

 

根據文獻顯示,常見的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初經12歲以前、55歲以後停經晚、未生育、30歲後才生第1胎、未哺乳、乳房緻密、肥胖、環境荷爾蒙曝露、吸菸、飲酒,以及遺傳基因、乳癌家族史,或是曾罹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

 

根醫師臨床觀察發現,多數病患都是洗澡無意間觸摸到乳房腫塊,就醫才確診罹患乳癌。潘俊亨說明,乳癌好發於乳房外上側約1/4的位置,早期乳癌幾乎完全沒有任何症狀,也不會感覺疼痛,當腫塊擠壓附近的神經才會引起疼痛,通常可以摸到乳房腫塊時,腫瘤已經大於2公分,恐怕已經進入中晚期。

 

常見的乳癌明顯症狀,包括: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尤其是帶血絲的分泌物,乳房乳頭局部或全面性凹陷,乳房皮膚橘皮樣變化、紅腫或潰爛,以及腋下淋巴腫大、乳房周圍或腋下區域腫塊或變厚,或是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

 

乳癌治癒率高,早期活存率高達9成

潘俊亨表示,一旦確診乳癌,並不用過度恐懼,乳癌可說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目前乳癌零期至第2期的早期乳癌,5年活存率高達9成,第3、4期也有3成以上。

 

乳癌治療方面根據癌症期別、病理診斷及腫瘤分化程度,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荷爾蒙療法,隨著醫學進步,已有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可以有效降低復發率及延長存活期。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有這些症狀,可能是乳癌
.乳癌婦女,骨質健康更重要!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