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釀心理焦慮? 專家教你幾招穩定情緒
根據2019年9月發表於《JMIR mHealth and uHealth》期刊的研究指出,以手機應用程式為工具,便於讓使用者記錄每天的憂鬱症狀,同時依據對憂鬱症狀項目所作出回應的時間,可作為憂鬱症患者,症狀出現的紀錄,及復發前的參考指標。
心情差愛吃這3食物紓壓? 研究說再不改掉只會更憂鬱
正確的飲食習慣確實能有效紓緩憂鬱症狀,但飲食的改變需要從「認知」著手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建議可透過群體效益、社群媒體、同儕等來進行,當對方有進步的地方,便不吝嗇給予稱讚、激勵他,讓受試者感到有成就感;即使遇到挫折,仍一旁陪伴支持他。
產後很憂鬱一直哭,怎麼辦?
大部分的產後憂鬱症是生產後的荷爾蒙急遽變化、新手母職角色、原有或新發生的家庭壓力造成,症狀上會出現憂鬱、哭泣、暴躁、失眠、遲鈍、疲倦、強烈罪惡感、總是擔心沒照顧好孩子,甚至出現自傷、自殺或帶孩子同歸於盡的想法。
吃對了,不憂鬱、不失智,還能抗癌
根據一項刊登在《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中,由中國研究團隊分析自2001年~2014年的16份研究報告進行回溯性分析,結果顯示,和少吃魚的人比起來,多吃魚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憂鬱症,尤其是男性的憂鬱症風險可降低約20%,女性則可以降低16%。
更年期如何正確治療?
失眠沒精神,吃安眠藥又昏沉影響白天工作效率,如果年過40歲、有類似困擾,可能是更年期來了;中年後出現憂鬱症狀,做什麼都提不起勁,檢查發現睪固酮濃度偏低,那也是更年期了。
如何擺脫憂鬱症?
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視為新世紀三大疾病之一,近年台灣憂鬰症人口越來越多,老年憂鬰的人也不少,自殺事件層出不窮。特別在秋冬季節,憂鬱症更容易發作。
小心!憂鬱會引發致命心臟病
憂鬱真的是「心病」!據研究發現,有1/5的致命性心臟病是因憂鬱症引起,研究人員建議,憂鬱症應列為心臟病高風險因子,肥胖和高血壓引起心臟病風險分別占21%和8.4%,而憂鬱症的風險也不相上下。
憂鬱症沒治療 失智機率高
抗憂鬱藥不會有藥物成癮和失智的問題,早期憂鬱症若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晚年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反而會比曾經接受治療的憂鬱症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