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冰箱收納做得好,食物有效保鮮
字體
瀏覽人次:39590 返回列表

 

 

文/游小雯

 

為了讓家人吃到營養健康的食物,王媽媽每天都會親自下廚,並且常常到市場挑選不同食材來變化菜色,但是東買西買加上特價採購,每次總是買一堆才回家。而夏天天氣炎熱,王媽媽為了保鮮,就把這些食物全部塞到冰箱裡,經常在清理冰箱時才發現,有好多過期或爛掉的食物被壓在底層,忘記拿出來烹煮,讓她覺得好可惜又自責!

 

4個壞習慣,降低冰箱保鮮功能

 

許多民眾覺得外食過油、過鹹,甚至有衛生疑慮,認為在家下廚最安心,不過,根據調查民眾使用冰箱的習慣,發現近6成的受訪者,都有食物放到過期壞掉的經驗,有7成的民眾不當使用冰箱,冰箱的功能除了「保鮮」,也成了食物的「儲藏室」。以下這4個錯誤使用冰箱的習慣,你也常犯嗎?

 

1.經常把冰箱塞得滿滿

冰箱冷藏室需要有冷空氣流動的空間,如果塞太滿,會提高冰箱內的溫度,縮短食物保鮮度,所以冰箱最多只能放23,也就是大約70%的容量,以利冷空氣流通,來維持冷度。

 

2.沒事也會開冰箱

一般來說,冰箱冷藏室約保持在3℃~8℃,如果以室溫18℃為例,打開冰箱門10秒,冰箱內溫度會上升5℃;室溫30℃時打開15秒,溫度就上升18℃,飆升速度非常驚人。

 

為了避免開冰箱影響到食物的保鮮效果,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分類」,將同類的食物固定放在同一層,打開冰箱之前,事先想好要拿哪些東西,盡量縮短開關門的時間及頻率,這樣找東西才不會花時間又浪費電,否則很容易造成冰箱溫度不夠低,而影響到食物的新鮮度。

 

3.生、熟食沒有分區擺放

海鮮及肉類是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等的主要來源,很多人都以為用塑膠袋綁好,或用鍋蓋蓋上湯鍋、包保鮮膜,就已經是處理好食物分類。事實上,如果生、熟食沒有妥善分裝密封,並分開冷藏冷凍,就會提高細菌交叉污染的機會。

 

為了避免食物互相污染,一定要以「熟食放上層、生食放下層」為原則擺放。以「冷凍庫」來說,冰棒、凍品等可直接食用的東西放在最上層,而生的雞鴨魚肉放入冰箱前,最好先洗掉血水,將水分吸乾後用袋子封存,再放到冷凍室下層,如果可以的話,採買時帶著保鮮盒請老闆分裝更佳,這樣一回家就能直接放進冰箱冷凍,不但環保乾淨、延長食物保存時間,還可避免血水滲出來污染了其他食物。

 

而「冷藏室」的部分,通常在上層、靠近冰箱門處溫度較高,米飯、雞蛋都可以放在這邊,下層、靠後壁處則較冷,尚未烹調過的食材則往這裡擺。總之,無論是任何食物,進冰箱前都應該適當處理,用乾淨的袋子重新包好或裝入密封保鮮盒後再冷藏,應避免直接塞進冰箱裡頭。

 

4.把冰箱當成儲藏室

冰箱冷凍庫多維持在-18℃以下,在-18℃~-20℃時,微生物的活動幾乎停止。儘管食物可貯藏較長的時間,但不具有殺菌的功能,也無法延長保存限期。基本上肉類可以冷凍1個月,海鮮類可冷凍1週,蔬果則可冷藏3天,但食物一旦開始存放,鮮度就會逐漸降低,到最後就算加熱烹調,也不容易去除細菌產生的毒素,因此,不宜將食物擺放在冰箱太久。

 

另外,有不少民眾將魚、肉放在室溫下退冰,退冰後因為用不了這麼多食材,於是又放回去冷凍庫。其實,像這樣退冰又冷凍,吃下肚很容易會導致食物中毒。最保險的退冰方式,最好還是放在冷藏室最上層的「保鮮層(冷卻室)」,既可以退冰,也能維持在不結凍的低溫下,放個12天也沒問題。

 

5個管理小撇步,冰箱井然有序

除了改掉以上4個使用冰箱壞習慣,管理冰箱也有方法,遵循以下5個簡單小撇步,小小冰箱也能發揮大大效用:

 

1.分裝大包或份量較多的食材

有些人會一次購買大包裝或好幾天份量的食材回家,常常都是整包從冰箱拿出來使用,剩下的又冰回去,其實,這樣非常容易壞掉,尤其是整包結凍的肉類食物,從冰箱拿出來後,敲敲打打才能分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在常溫下,更容易壞掉。因此,建議買回家時就先切薄片,分裝壓扁成各餐食用的份量,「吃多少就裝多少」,每次只拿需要的份量出來退冰使用就可以了。

 

特別注意的是,帶有血水、碎骨的排骨、雞肉等,買回家後先沖過冷水,再分裝冷凍。而現撈的海鮮要用自來水沖洗,因為導致台灣地區夏天食物中毒的冠軍菌種就是腸炎弧菌,而腸炎弧菌最怕自來水,所以海產類用自來水沖洗後,再以紙巾擦乾,就可以冷凍保存。

 

2.依照食物特性,選擇最佳位置冰存

冰箱的內部構造分為「冷凍庫」、「冷卻室」、「冷藏室」以及像是抽屜的「蔬菜室」。冷凍食品、魚肉類、乾貨多是放在冷凍庫(-18℃~-20℃),高濕度的「蔬菜室」(8℃~3℃)可保持蔬菜水果的鮮度,而冷藏室就是放一般食用的東西,在它最上層的冷卻室(2℃~0℃)則最適合用來保存優格、煮過的鳥龍麵、蕎麥麵、魚板及乳製品。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會將鮮奶、豆漿放在冰箱門側邊以方便拿取,其實,開關門時很容易影響這類製品的新鮮度,盡量還是往冰箱內部擺比較好。

 

3.利用色彩或標籤管理食材

許多家庭主婦時常會忘記冰箱裡還剩下哪些食物,以至於經常重複購買,或是冰到壞掉了才發現在冰箱最裏層,還存放著蔬果。想改善這種狀況,只要利用不同顏色的保鮮容器就能一目了然,例如黃色容器裝菇類、咖啡色裝小魚乾等,就能了解食材剩餘狀況;另外,也可以在食物包裝外貼上標籤紙,註明採買時間,或是張貼清單在冰箱外,就能很快地知道冰箱中有哪些食物要先吃。

 

另外,盡量採「先進先出」的使用原則,也就是先放入的食物,應先烹調使用,以免放置時間太久而將細菌吃下肚,所以主婦要出外採買時,建議先看一下自家冰箱,目前還有什麼存貨,列好清單再出門採買。

 

4.使用洗衣袋、洗衣夾收納小東西

只要利用兩個S掛勾吊住拉鍊兩端,掛在冰箱門置物架上,洗衣袋裡頭就能放進不能被擠壓的小份量食材,像是美乃滋或調味醬料等;而開封過的小包調味粉,則可利用洗衣夾封住開口,夾在冰箱門置物架邊緣,這樣就能避免調味料粉散開灑得到處都是,或是被遺忘在冰箱裡,也能清楚知道哪些需要趕快使用完畢。

 

5.一週清理一次冰箱

儘管已經做好空間及食材分類,放食物的隔板難免還是有一些污漬,清潔時記得不要拔掉插頭,先清理「冷藏室」擦拭分隔層,把吃不完的食物丟棄,接下來再把「冷凍庫」的食物移到冷藏室暫時擺放,快速清理後再冰回冷凍庫,如此一來,才能確保食物是在乾淨的環境下冷藏保鮮。另外,定期清洗除霜也可以確保冷藏、冷凍力,而冰箱最好置於通風乾燥處,如果太靠近熱源處,週圍溫度每提高5℃,就會增加25%的耗電量。

 

隔餐食物,營養價值低

 

為了不浪費食物,很多人會習慣把沒吃完的飯菜冰起來,到了下一頓加熱再吃。

其實,只要妥善密封,重新加熱的食物還能食用,但千萬不要反覆解凍、加熱、冰存好幾次,這樣很容易使食物變質,引發嘔吐、噁心、腹瀉等食物中毒的症狀,長期下來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

 

不過,像蔬菜類的食物,如果重新加熱再食用,其所含的維生素幾乎消失殆盡,只剩下纖維質,沒有太大的營養價值;至於滷肉、肉燥等食物,也有實驗證實,反覆加熱之後,可能會出現致癌物,吞下肚不僅吸收不到營養,還會吃壞身體,實在得不償失。

 

總之,想擁有健康的身體,除了規律的生活作息及運動外,對於每天吃下肚的東西一定要把關,冰箱並非萬能的食物儲藏櫃,但只要正確使用冰箱功能、妥善保鮮食材,不僅可以保留更多食物中的營養素、不怕細菌孳生的問題,也能讓冰箱成為你飲食保健上的絕佳好夥伴。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5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