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每年新增3萬名腦中風患者! 最容易出現的5肢體痙攣表現一次看懂
字體
瀏覽人次:37225 返回列表

 

中風是國人失能與死亡主因,每年約有一萬三千多人死於腦中風,每年新增約三萬腦中風病患。然而,逾半患者在急性期過後仍處於失能狀態,是我國成人殘障主因之一,且約四成急性後期中風患者會有拳頭緊握、肩膀內收、手腕內彎、腳指關節嚴重彎曲、肌肉緊繃等肢體痙攣症狀,進而面臨無法自行生活自理問題,嚴重影響復健效果。

 

腦中風後肢體痙攣為治療  恐致不可逆關節變形

 

台灣腦中風學會鄭建興理事長說明,肢體痙攣是因為腦細胞壞死後,先造成肢體無力,經過數週或是幾個月演進,患部肌肉張力過強,進而使肌肉緊繃或關節活動度受限。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陳志昊醫師進一步補充,腦中風後肢體痙攣若長期未妥善治療,病人關節活動度受限加上肌肉緊繃,使做復健運動時更加疼痛,影響復健效果;此外,因部位不易清潔,導致濕疹、潰瘍、感染,並傳出異味,嚴重甚至會導致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治療中風後肢體痙攣方法多元 肉毒桿菌素納健保給付

 

目前中風後肢體痙攣的治療多元,包括復健運動等非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脊髓腔內投藥、口服抗痙攣藥物,與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等,但中重度肢體痙攣患者使用口服抗痙攣藥物效果不佳,且有嗜睡的副作用

 

為了幫助更多中風患者改善症狀,台灣神經學學會陳柔賢理事長指出,健保已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用於腦中風引發的上肢與下肢肢體痙攣,患者及照護者可積極與神經內科或復健科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計畫。醫師將依據患者的病情與需求,注射在需要治療的肌肉,約三到六個月施打一次,在施打一到兩週內便能感受到治療的效果,並要把握時間積極復健,因為如果沒有過強的肌肉張力,復健訓練的效果將更加顯著。

 

 

復健停滯期連帶情緒受影響 積極改變生活習慣避免再次中風

 

腦中風急性期過後的復健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中風患者情緒會較為憂鬱,當復健遲遲未見效,放棄的想法不免縈繞心頭。尤其在復健過程若面臨肢體痙攣的挑戰,會非常氣餒、對復健失去自信,猶如在黑暗隧道中步行,因為看不到盡頭的光明,特別容易想中途放棄,且照顧的家屬也倍感壓力。

 

因此,陳柔賢呼籲,腦中風後肢體痙攣治療也有黃金期,及早積極治療,使復健過程更順利,改善患者外觀、生活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並避免產生不可逆的關節受損;此外,患者也要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積極控制三高,定時檢查與按時服藥,避免再次中風的發生。

 

延伸閱讀:
嚴重性並不亞於癌症! 6種情況是「腦中風」最大元凶
看見有人中風怎麼辦? 等救護車時你要做這幾件事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