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生理痛 男人永遠不懂的痛
字體
瀏覽人次:32918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0期】

文/衛允琳

 

生理痛對女性來說,是個普遍的困擾,雖然疼痛只有在經期前後幾天,但有些人嚴重時會痛得在地上打滾,甚至送急診,大約1020個有經痛女性當中,就有1位需要看診接受醫師的協助。

 

一般來說,經痛12日較為常見,如果影響到生活及工作,可以吃點止痛藥止痛,但如果疼痛長達數天,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是否有其他的問題,雖然生理痛不一定可以找出原因,但檢查一下會比較安心。

 

生理痛的真相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致遠表示,生理痛主要為月經來時,子宮內膜在沒有懷孕的狀況下剝落、出血,而子宮內膜在剝落時,會伴隨血管出血及破損,身體止血機能因而被誘發,而發炎反應與止血機能互為表裏,也就是在止血機能作用的同時,發炎反應也在發生,而這個發炎反應即會產生疼痛感,也就是生理痛。另外,由於子宮出血亦會誘發子宮收縮,而較劇烈的子宮收縮也可能是造成生理痛的原因。

 

1.出原因的經痛

有些生理痛找得出原因,但有些生理痛卻找不出原因,找不出原因的生理痛稱為原發性經痛,而「原發性經痛」占所有經痛的比例,不同區域及不同研究規模結果均不相同,但整體看來可以占3

5成。

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性不同,有些人很高,但有些人卻很低,有些人對疼痛的反應十分敏感,一有點疼痛就無法忍受,這也可能是有些人生理痛一直找不到病灶的原因。

 

2.內膜異位症

生理痛如果可以找到原因,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其致病原因目前較為接受的說法是,在正常的情況下,剝落的經血其所含的子宮內膜組織理應流到子宮出口,也就是子宮頸口外,再經由陰道排出,但部分的經血內所含的子宮內膜組織沒有順著流到子宮頸及陰道,卻跑到輸卵管、腹腔,而這些經血內所含的子宮內膜組織只要是跑到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而後「落地生根」,就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經血內所含的子宮內膜組織如果跑到腹腔及骨盆腔,則為子宮內膜異位症,但若跑到卵巢上而形成的囊腫就稱為「巧克力囊腫」,若跑到子宮壁裏(即肌肉層中),就稱之為「腺肌症」,亦即子宮內膜理應在子宮腔的內襯,就像是房間裏的壁紙一樣,本來是乖乖貼好在牆壁上,但卻不小心被塞到牆壁裏去一樣,其與「子宮肌瘤」並不相同,「子宮肌瘤」主要為平滑肌增生所造成,有時候會營養豐富的長成一顆,其亦可能為引發經痛的原因之一。

 

但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不代表一定會引發疼痛,有些婦女雖然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但長久以來並沒有經痛的問題,直到某次做了身體健康檢查或是因其他婦科疾病開刀,經醫師手術探查腹腔看了之後,才知道自己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問題。根據相關研究統計,臨床上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大約只有35成能確定自己的生理痛與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

 

所以,罹患了「子宮內膜異位症」不代表一定會經痛,要確定兩者是否有所相關,一般是在疑似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巧克力囊腫」的情況下,再持續追蹤3個月、半年甚至到1年,而在這段期間內可以觀察月經來時是否愈來愈痛,而另一方面所懷疑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問題是否也有愈來愈嚴重的情形,如果來經時愈來愈痛,而檢查也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愈來愈嚴重的情形,即可以高度懷疑生理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有相關的。

 

3.腔充血造成的疼痛

除了「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外,骨盆腔充血所造成的疼痛也可能與經期相關,主要因為經前荷爾蒙的變化或經期時發炎反應,進而造成骨盆腔充血脹痛。

 

止痛之外,還要找原因

1.用止痛藥

生理痛痛到受不了或是影響到工作及作息時,建議可以先吃止痛藥止痛,常用的止痛藥有普拿疼、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或是進階的抗發炎藥物等,當然還有更強的嗎啡或是止痛針等,不過一般大都用不到這麼強的止痛劑。

 

依門診看診經驗發現,不少婦女對止痛藥既愛又怕,有人擔心止痛藥會愈吃愈重、愈吃愈依賴,所以即便經痛很厲害,也難得吞一顆止痛藥止痛,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止痛藥的合理使用並沒有抗藥性,亦不會成癮,甚至在經痛還沒有發生前一、兩天或是才剛開始痛之際,就先投予止痛藥,先將發炎反應壓下來,止痛效果會愈好。

 

但如果經痛是有原因的,例如確實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其他疾病所誘發的經痛,則服用止痛藥的劑量愈形增加時,吃止痛藥的頻率及劑量,最好就醫跟醫師討論一下,因為很有可能是因為疾病的加重而造成經痛的加重,進而造成服用藥物的加重,所以聽取專業的建議會比較好。

 

經痛在止痛之後,還是要去找出可能造成經痛的原因,例如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長了「子宮肌瘤」,並對症下藥給予處理及治療。

 

如果平常來經時,並沒有感到什麼疼痛,但這次來經時卻痛得特別厲害時,就要小心,例如是否可能同時遭到細菌感染引發骨盆腔發炎,其除了止痛藥之外,還需要抗生素治療,一旦沒有適時予以處理,易有不孕的困擾。

 

2.用避孕藥

臨床上亦常使用避孕藥來調控經痛,讓經期的出血量減少,進而使經痛降低;然而,對於避孕藥,不少人仍存有迷思,認為吃多了會不孕及增加乳癌風險,但事實上,反而有不孕者吃了避孕藥調經後順利生下小寶寶。相關研究亦不斷指出,吃避孕藥並不會造成乳癌風險增加,但有凝血功能異常、過度肥胖35歲以上吸菸者的婦女要特別小心,因為服用避孕藥會增加血栓的風險,是否適合服用避孕藥,最好先跟婦科醫師討論。

 

3.期間不要吃冰

來經時最好不要吃冰,相關研究統計發現,有些人會因為吃冰,可能使得子宮反射性收縮增強,進而產生疼痛,所以在月經來時,最好不要吃冰是有道理的。  

 

耐心調理可以改善

那麼中醫是如何看待女性經痛的呢?基隆長庚醫院中醫主治醫師張心寧表示,經痛有分虛證及實證,即「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實證多為氣滯、血瘀及寒凝,臨床表現為腹部脹痛、絞痛或刺痛,同時伴隨有血塊及經前乳房脹痛等症狀;虛證則多見氣血虛損、肝腎不足,臨床常見腹部隱隱作痛、腰痠、伴隨月經量少色淡或後期不來、點滴不易乾淨等症狀。有時經痛並非絕對是實證或是虛證,虛證與實證交雜的情形亦是十分常見的。

 

臨床上經痛的病人來中醫求診,仍須辨別是屬原發性或續發性,原發性是骨盆腔沒有病變,而繼發性則是因為子宮或是卵巢的病變導致,例如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或是骨盆腔感染等,必須要先確認經痛類別,才能對症下藥,調整改善經痛的問題。

 

1.中藥來調經

中醫主要是根據月經週期來調整經期的不適,服用中藥調理的好處是除了可以減少西藥的使用、調理生殖內分泌系統,最終目標是希望能有健康的身體,且不需要靠藥物也可以有平順的月經。若屬偏實證者,可使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中藥,例如香附、延胡索、桃仁、川芎、紅花及柴胡等;偏虛則可以在月經結束之後使用四物湯加減來調補氣血,例如當歸、川芎、白芍、地黃、黃耆及人參等。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中藥的使用也會有所不同,所以要先請中醫師確認自己的體質後,再選擇調理的中藥。

2.止下半身受涼

要特別提醒的是,月經期間,全身抵抗力較弱,不易抵禦外邪,容易受涼感冒,所以要注意身體的保暖,避免寒冷的刺激,特別是要防止下半身受涼,例如洗冷水澡、淋雨及坐涼地等,這些情況容易引起骨盆腔臟器的血管收縮,經痛會更加劇。

3.期間不吃酒食

月經常拖延很多天不乾淨或是經血量過多的女性,在經期盡量不要食用加有酒類的食物,因為酒屬熱性,有促進循環的作用,可能會「迫血妄行」,造成月經點滴不淨或經血量更大。

4.熬夜

經痛與生活作息相關,如果經常熬夜,以中醫的觀點是會傷「腎精」,而腎精與生殖內分泌功能相關。

5.疏壓

情緒及壓力有關,壓力則易造成肝鬱氣滯而致氣血不順。平時可以多運動,運動可以調氣、補氣,有助於壓力的釋放及氣血的循環。

6.吃冰品、辛辣物

最好不要吃冰冷及刺激性大的食物,例如冰品、辛辣食物,因為「寒主收引」,可致經血排出不順,而辛辣的食物則可能迫血妄行。臨床上,常見經痛婦女在經期吃冰或吃了生冷食物後症狀加重。

 

生過小孩就比較不痛?

女性生理痛,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年齡層區分,但年輕人有稍多的情形。

 

常有人說,女性生過孩子以後,生理痛會比較不痛,但其在統計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也有人生了孩子之後經痛反而更痛,其中可能因為有些婦女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在懷孕之後反而造成了子宮腺肌症,經血組織跑到子宮內壁或是子宮外面,結果引發經痛。然而,倒是有些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如果能早一點懷孕,在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分泌休息,減少刺激,反而可以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問題。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女性每月一痛,中西醫聯手化解

受不了的經痛,中醫怎麼治?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