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趁熱吃,燙出食道癌
字體
瀏覽人次:37815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78期】

飲食過熱與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由於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只能耐受
5060℃的食物,若超過這個溫度,食道黏膜就會被燙傷。

 

文/陳詠怡

 

台灣是美食王國,各大夜市都有排隊美食小吃,其中熱騰騰的煎包、廣東粥等點心,更是許多老饕的最愛。通常吃熱食時,總會聽到「趁熱吃」這幾個字,但「趁熱吃」真的好嗎?

 

國人愛吃熱食,其來有自,因為美食香氣需要靠溫度來激發,許多人的味覺及嗅覺,長期受到這種被溫度激發出的香味薰陶之下,早已適應「熱熱吃」美食。因此,食物趁熱吃,早就成為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

 

一名50歲男子連續1個月吞嚥疼痛而就醫,被確診罹患第一期食道癌,男子菸酒檳榔都不沾,也沒有家族相關病史,醫師追蹤其飲食習慣後才發現,男子偏好非常燙的食物,最愛喝熱湯,溫度差一點都不行,常要求老婆把湯加熱到滾燙,他才願意吃。

 

醫師研判,男子「非燙不吃」的飲食習慣,造成他未經細嚼就下嚥,加上食物高溫刺激食道壁黏膜,導致細胞病變,長久下來竟引發食道癌。

 

食物超過60℃,食道黏膜恐燙傷

汐止國泰醫院腸胃科主任楊瑞能表示,食物溫度太冷或是太燙,對腸胃道來說都並非好事。太過生冷的食材,可能加重胃潰瘍患者的病情,而太燙的食物則容易傷害腸胃道黏膜。火鍋、湯圓、熱粥、湯包等廣受國人歡迎的美食,幾乎都強調要趁熱吃,才能品嚐其中的美味,但就腸胃道來說,其實相當不健康。

 

為何「趁熱吃」不利腸胃健康呢?許多研究指出,溫度過高的食物對整個消化系統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當滾燙的食材一入口,最直接受到衝擊的就是口腔黏膜,高溫會燙傷黏膜組織,引起急性發炎,長期下來變成慢性發炎,可能導致口腔黏膜的纖維化,嚴重的話,還可能演變成口腔癌前病變,不可不慎。

 

臨床顯示,飲食過熱與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由於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若超過這個溫度,食道黏膜就會被燙傷。然而一般滾燙的食材溫度動輒在7080℃左右,剛沏好的茶水溫度甚至高達8090℃,很容易燙傷食道壁。

 

與人體體溫相同,最順口

如果民眾經常吃高熱食物,食道壁黏膜損傷尚未復原又遭到反覆燙傷,傷口癒合不全就會形成表淺潰瘍,長期下來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很容易進一步發展成為腫瘤。

 

至於腸胃道原本就不好的人,常吃太冰的食物容易引起腹瀉,要是吃太燙或是太辛辣的食物,則容易產生消化性潰瘍、胃潰瘍癒合不全、胃食道逆流等症狀,使得腸胃道的健康雪上加霜,所以,飲食千萬要適可而止,不要貪圖口腹之慾。

 

那麼飲食的溫度應控制在什麼程度,才不妨礙腸胃道健康?楊瑞能建議,食物最適合的溫度差不多是接近人體的體溫最剛好,約莫3537℃左右,才不致於燙傷口腔及食道。通常感覺到食物燙口,溫度大都在5060℃以上。吃火鍋、粥類等熱食時,建議改用小碗,與沾醬一同食用,既可降低食物的溫度,也能增添食物風味。

 

腸胃出狀況,盡速就醫

許多大人在餵寶寶吃飯時,都會先將溫度吹涼再餵食,其實對成人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嘴唇感覺有一點點溫、不燙口,就是最適宜的食物溫度。有些老人家喜歡喝熱茶,其實容易強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及胃黏膜,包括日常飲水的水溫也最好控制在1845℃之間,即使在冬天,也不宜超過50℃,才不會傷到消化系統及腸胃道的健康。

 

楊瑞能提醒,美食熱熱的吃雖然過癮,但對腸胃道來說確實是一種漸進式傷害。長期吃過燙的食物,將改變身體的耐受能力,甚至出現鈍化的情形,長久下來,容易造成不可逆的病變,愛吃熱食的民眾應提高警覺,一旦察覺腸胃道有異狀(腹痛、胸悶胸痛及吞嚥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得了食道癌,該如何治療?
吞嚥食物困難、喉嚨卡卡,小心食道癌找上你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