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攀升,慢性疾病以及其造成的功能障礙之盛行率也急遽上升,其中和口腔相關的常見疾病之一就是「牙周疾病」。依據衛福部國健署的調查,台灣人牙周病的盛行率高達八、九成以上。
牙菌斑久未清 小心患牙周病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牙科侯郁芹醫師指出,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支持組織被細菌感染後所造成的疾病,而這個致病原稱為「牙菌斑」。口腔內的一些細菌很容易黏附在牙齒表面上,通常在進食後數小時之內就會累積,若沒徹底移除,細菌就會堆積在牙齒外表面、牙齒與牙齦的交界處、以及牙縫之間,形成軟的薄膜、淡黃或白色狀的東西,這就是牙菌斑。時間久了,牙周組織就會受到破壞,甚至造成牙齒掉落的風險。
正常的牙周組織呈現淡粉紅色,不會無故出血,若出現下列症狀或現象,可能是牙周病的警訊:刷牙時牙齦出血、口腔有異味、牙齦產生膿包或腫脹、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牙縫變大、牙齒敏感、牙結石堆積或咀嚼無力等,甚至會感覺有牙齒鬆動、牙齒在跳舞的現象,建議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治療。
正確刷牙觀念 清潔工作徹底
刷牙並不是次數愈多愈好,重點在於是否正確有效地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若天天刷牙仍持續流血,代表口腔清潔沒有很確實。因此,選擇合適的口腔清潔工具是很重要的;清潔牙齒時,牙刷、牙間刷和牙線都要互相搭配使用,才能夠有效清潔牙齒。另外,每天要養成用餐後及睡覺前刷牙的好習慣,因為殘留的食物碎削可能會成為細菌的養分來源,唯有確實做好清潔牙齒的工作,才是最基本且能有效抑制牙菌斑滋生和預防牙周病的途徑。
成功的牙周病治療,首重病人口腔衛生;維持好的口腔清潔,輔以適當的潔牙工具,再加上醫師專業的治療,以及病人與牙醫師間的互相合作,如此可大幅減少牙周被破壞的機會。牙周病治療後,仍然必須持續徹底清潔牙齒,同時也要增強個人免疫力,像是均衡飲食、避免抽菸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常作息等,更要持續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有效控制牙周健康,如此可大幅降低後續耗時、複雜的療程。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遠離蛀牙、牙周病!「5大有益牙健康食物」曝 白開水、乳製品都在內
·牙齦呈鮮紅色小心是牙周病前兆! 牙醫師建議「初期這樣做」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