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不是只有媽媽會得媽媽手,1姿勢不正確或這部位過度使用,手腕肌腱就會發炎,上班族、廚師或空服員,都要注意!!
字體
瀏覽人次:3680 返回列表

文:張証棋(藥師)

 

媽媽手是什麼?所謂的媽媽手其實是名為「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的一種症狀,正式醫學診斷名稱則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過去這樣患者大多是年齡30~50歲的女性,也有不少是產後初為人母的媽媽,在抱嬰兒的時候由於拇指過度外展或是手腕過度彎曲造成大姆指基部連接至手腕部分的肌腱發發炎才會有媽媽手的俗稱。

 

媽媽手的高風險族群

但這種發炎症狀其實不是只有媽媽獨有的!只要是手腕用力姿勢不正確,或是會長期反覆使用手腕及做伸展、外展拇指的工作及動作都會容易引起發炎。

 

舉凡像是常使用平板或手機的低頭族、長時間需要使用電腦打字、握筆的上班族及文字工作者、刀尖下討生活的廚師、天天推著餐飲車端著沉重餐盤的空服員、幫顧客洗頭按摩的美髮師、操作車床的技師、還有每天都要數鈔票的會計、銀行人員等等。這些不論年齡、性別,都是屬於媽媽手的高風險族群。

 

媽媽手的症狀

那媽媽手會有怎樣的症狀呢?因為肌腱發炎的關係,會讓大姆指位置出現無法用力或持續疼痛的情形,即使姆指不做任何動作也仍會感到痛楚。這可由理學檢查明顯發現手腕橈骨側(大姆指基部連接到手腕的地方)出現紅腫熱痛或壓痛感,也會因發炎水腫而形成一個腫塊。

 

如果讓大拇指往小指側內收屈曲時會有疼痛情形,此疼痛緊繃感也可能會向上延伸到手臂。此時因為發炎和疼痛的情形下患者都很難握住或寫字,當然需更用力或要轉動手腕的扭毛巾或提東西動作也極難執行,更嚴重的患者甚至連大姆指伸直都沒有辦法做到。

 

急性期治療3步驟

而在媽媽手的急性期治療上,則是與一般的軟組織急性發炎的治療原則相同,如下列所示:

1.保護:使用專用的保護型固定副木固定及支撐患部(副木是一種醫療器材,屬於低溫熱塑型材質,可依病人需求量身訂製成不同的形狀)。

2.休息:盡量減少大拇指的活動,需要讓發炎的肌腱多休息。

3.冰敷:建議可以每隔4~6小時在腫痛部位冰敷15分鐘。

 

治療目標降低發炎疼痛反應,改善日常生活不便

整體來說,媽媽手的治療除了上述的原則外,不論急性期及慢性期的治療目標都是要降低患者的發炎疼痛反應,進而改善日常生活的不便;要依照患者症狀的嚴重程度配合使用複合式、多領域治療的方法,包括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a)、注射類固醇(有時需要合併局部麻醉劑使用)、使用超音波或低能雷射的物理治療、甚至以手術清除發炎堆積物及解除腱鞘壓力及狹窄問題。

 

這種因長期施力不當或過度頻繁且重覆的使用所造成的肌腱炎,導致媽媽手的患者復發的比率很高。所以平日可以適度按摩減輕痠痛、避免沾黏,或利用手腕部肌肉訓練、伸展牽拉動作強化肌耐力;而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就是休息、休息、休息,這樣才能夠慢慢復原,避免再度復發。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滑鼠手、媽媽手好痛呀!!治療腕隧道症候群1新利器,幫助舒緩疼痛

扣不到內衣是警訊!「1疾病」常被誤認媽媽手、肌腱發炎 不腫、不痛不等於好了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